婆媳关系为什么这么难(婆媳关系有多难)

婆媳关系为什么这么难(婆媳关系有多难)

以下是关于婆媳关系的一些情况和解决建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婆媳相处:这好像在中国家庭里永远说不完的话题,而一个好妈妈,好媳妇影响着一家三代的幸福,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妈妈都要做一个有智慧的妈妈,这样不仅让老公好过,更为孩子做到一个尽孝的榜样。

俗话说,“婆媳亲,一家合。” 家庭和谐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追求,但是由于婆媳这种特殊姻亲关系的存在,使得家庭关系的和谐并不是那么容易。婆媳矛盾的时常发生影响了家庭中其他人际关系的进行,进而影响了整个家庭的和谐。所以,婆媳矛盾现在已经被很多人认为是破坏夫妻感情的仅次于婚外恋的第二杀手。被人们称为影响婚姻质量的毒瘤。

分类:在现代社会,婆媳冲突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婆婆欺压媳妇。这是古代封建家庭中最典型的婆媳矛盾类型。一般而言,媳妇的条件(如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低于儿子或者不能被婆婆认可或接受,而且儿子的孝顺观念非常强,一切都听母亲的,这是这类家庭的特征。

第二类,媳妇欺压婆婆。这在现代家庭的婆媳之争中占有比较高的比例,发生这一类矛盾的家庭,一般女方的地位要比男方优越,掌管着家庭的大权,同时婆婆没有经济收入,依赖儿子的经济援助而生活,并且文化水平很低或者是文盲。

第三类,婆婆和媳妇旗鼓相当。这类家庭的特征是婆婆和媳妇个性鲜明,独立意识强,争强好胜,喜欢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而且婆媳双方都有独立的经济收入。

原因:婆媳冲突的原因多种多样,正常的人际冲突在婆媳之间都有表现,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婆媳冲突的原因可以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

(1)认知冲突——中国人对各种人际关系会采用一个双维度的标准,一个维度是关系中的两个人身份角色的距离,另一个维度是关系中两个人的真情交换和义务履行的均衡。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前者为——等差之爱,即在不同的家庭人际关系中都有来自角色身份规定的情感,也就是梁漱溟先生所说的——应有之情。而后者指的是抛开身份角色两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交往,从而会形成对一个人的爱憎好恶的情感,对应前者即——真有之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婆婆抱怨媳妇或媳妇抱怨婆婆的事情,这实际上是因为婆媳双方混淆了婆媳关系(这种人际关系之间应该是真有之情)和母女关系(这种人际关系之间应该是应有之情)。婆婆看到媳妇与自己的儿子结婚,走进自己的家,就会本能地形成一种预期,那就是儿媳妇应该像女儿、儿子那样对待自己,可是往往儿媳妇因为缺少母女之情恰恰无法做到这点,儿媳妇婚后要称一个与自己以前不相关的人为“妈妈”也会本能地将婆婆的行为与自己的母亲相比,形成婆婆应该像自己的母亲这种预期,混淆了婆媳关系和母女关系,这时,往往会因对方无法满足或达到自己的预期而产生不满情绪,而当不满情绪出现后,婆婆和媳妇又都会出现一种归因偏误,那就是认为婆媳关系就是婆媳关系,永远也不会变成母女关系。有的婆婆说:“无论你怎么对她好,她也不会变成你的女儿。”媳妇就更容易说:“”哪个儿媳妇是婆婆养大的?她怎么会对你像对她女儿那样好呢?”双方都不懂得通过对方的母女关系来看待对方的情感和人品,来体会对方的真情。如果用真情来换取真情,婆媳关系就一定会与母女关系一样,成为家庭关系中新的情感支柱。

(2)情感冲突——多数传统家庭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于是丈夫终年在外闯荡,与妻子相守时日有限,这使母亲们自然地把情感和后半生的希望寄托于儿子“母以子贵,养儿防老”正是中国母亲们这种普遍心态的反映。可以想象孤儿寡母的家庭,未娶妻前,儿子们对母亲的爱是全身心的,娶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妻子,爱的情感许多就转移到妻子身上。一个人的爱是有限的。爱,属于一种抽象的精神意识,它通过各种形式得到具体的表现,例如:关怀、问候、理解、陪伴、经济援助等。无论哪种形式的表达,都受到时间、精力、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对儿子们来说,对母亲的爱,心没有变,但陪伴、关怀母亲比过去少了,这就引起了母亲的不满,而社会上流传着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的民间俗语,就更加深了母亲的忧虑和不安,她们把一切原因都归咎到媳妇身上。而作为媳妇,觉得自己为了丈夫孤身一人步入另一个家庭,要忍让,要融入这个家庭,她从此不能在陪伴自己的父母身边,尤其对于远嫁的一些媳妇,会觉得自己为了这一个人不远千里万里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所以她要求丈夫要给她全部的爱和呵护。婆婆和媳妇都要求丈夫要爱她们,这种失衡的状态使婆媳双方为了争夺同一个男人的爱,开始向对方发难。

(3)联接婆媳的中介失衡——在婆媳关系中,联接她们之间关系的男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他承担着儿子和丈夫的双重角色,扮演着中介角色。埃默森提出“交换网络”的概念,他认为交换网络由两个或更多个彼此联结的交换关系构成。在此考察三人互动,即假设A—婆婆,C—媳妇,B—儿子和丈夫。A与C的关系是通过B来联结起来的,如果A与B、B与C之间的交换关系的增加会促进A与B关系的增强,那么此时B的联结就是正向的或合作性的,但如果A与B、B与C之间的交换关系的增加会降低A与C关系的交往水平,此时B的联结就是负向的或者是竞争性的。若儿子这种中介作用发挥得好,可以加强婆媳之间的情感联系;反之,则使婆媳关系恶化,导致婆媳冲突,而且容易使自己成为矛盾的焦点。出现“两面受敌”的困境。尽管母子情深,也难以避免结婚以后这种关系变得复杂的事实。因为夫妻之间毕竟在活动、计划、开支以及交往等方面有更多的共同点。在这些问题上,夫妻观点的一致性往往要超过母子观点的一致性,这是因为儿子和母亲相隔一代,在心理上还是存在着差异,这样就容易造成儿子中介作用的失衡。如果母亲不理解就会产生“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的心态,误认为儿子对自己的感情被儿媳夺去了,而迁怒于儿媳;当儿子特别孝顺,事事听从母亲,儿媳又会怪丈夫不把自己当“自己人”看待,会把婆婆当作自己的“眼中钉”,这样儿媳可能会在自己的丈夫面前说婆婆的坏话,一次可能不要紧,次数多了,儿子可能会对自己的母亲产生怀疑,慢慢地倒向自己妻子这边,对自己母亲的感情减弱。这样联接婆媳的中介失衡,婆媳关系恶化,婆媳冲突发生。

解决办法:婆媳矛盾错综复杂,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婆媳如母女的少之又少,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观念也在发生转变,为了家庭的和睦,为了提升婆婆媳妇生活的幸福感,心理咨询成为了缓解或消除婆媳矛盾的有利手段。在咨询室中,心理咨询师会以专业的心理知识与技术去帮到走进咨询室的求助者,例如,会运用以下技术并帮助求助者切实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1)合理情绪疗法——旨在纠正人的不合理理念;在现实中,首先要改变的是“她是一个外人”、“我是一个外人”、“媳妇终究不是女儿”、“婆婆终究不是妈”等等这些不合理的观念;尽管我们在实践中能找到千万个例子来证实这些观念的存在,但殊不知这些观念在我们没有当媳妇做婆婆的时候早已经存在了,早已经发挥作用了;因为这些观念的存在,婆婆无法从心底里真正接纳媳妇的到来,媳妇则无法真正融入到婆婆这个家庭中,始终以一个“外人”的身份站在家庭的边缘上。而婆媳之间因为没有血缘关系,所以只能靠彼此的伦理道德和对同一个男人的感情而维系,因此,婆媳之间首先应该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2)情绪调节法——一,婆媳之间应该学会沟通,理解。在遇到一些矛盾时最好的办法是面对面地去沟通,说清楚,切忌通过第三者“丈夫或儿子”去传话。经验发现第三者在这中间调解的结果往往使得矛盾更加激化,因为妈妈和妻子对他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期望,期望他能偏向自己,所以作为第三者如果把妻子或妈妈的话直接传给对方,因为语气,因为情感众多因素的影响,就是原话一字不落的传话给对方,意义都会发生变化。二,婆婆媳妇各自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婆媳双方基本不能要求对方要怎么的谦让你,容忍你,尽量怀着感激之情去对待彼此。婆婆与媳妇都应该学会一些情绪调节的方式,这不仅是为了婆媳相处,也是自己生活中必须的一项技能。平日里培养自己的爱好,多关注其他家庭成员,交一些知心的朋友等等方式都是必须的。

(3)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治疗大师萨提亚创立的,这个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非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到身心整合,内外一致。萨提亚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家庭,她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家庭,家庭构成了家庭成员非常重要的成长基础;家庭成员个人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和家庭系统有关,家庭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开放与封闭两种,相对来说开放家庭对于家庭成员个体以及家庭系统整体具有更多的积极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8月31日 上午9:21
下一篇 2022年8月31日 上午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