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叛逆的孩子总对着父母干(孩子叛逆跟父母对着干怎么办)

 

俗话说:“半大小子,气死老子。”

家庭教育是每一个父母必修的课程,国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进法,主要是如何通过家庭教育的培养,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3年的家庭教育服务经验总结:家庭教育应实现三个目标:第一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第二个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三个孩子的完成学业,家长你认可吗?

说起青春期孩子“叛逆”的行为,父母总有吐不完的槽。

家长们也总会发现,孩子的成长过程会经历不止一个“叛逆期”,每一个阶段如果没有处理好,就会留下“后遗症”。

 

第一次“叛逆后遗症”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

“青春期,被称为第二个叛逆期。

第一个叛逆期,是1.5岁-3岁,孩子常说两句话:‘不!’和‘我来!’”

我们总想知道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实则有关青春期的教育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了。

在孩子第一次表达“我自己说了算,我的人生我做主时”,这份自我意识觉醒如果得到祝福,不仅第一次“叛逆期”会顺利度过,这份祝福也会一直延续到孩子的青春期。

学堂后台有很多这样的留言证明了:

从小在亲子关系良好的氛围中长大,孩子就不会在青春期突然变“坏”。

·发自内心地陪伴孩子,喜欢与孩子一起做事,为孩子的成长感到自豪。

·了解孩子的需要和感受,关注孩子的兴趣和问题,并且表现出真正的关心。

·不认为自己绝对正确,允许孩子说出不同的意见,并且重新考虑自己的决定。

·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期待,不强迫孩子做出改变,而是允许孩子做自己。

从小得到这些祝福的孩子,成长规律被尊重,便没有必要站到父母的对立面去。

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在孩子青春期之前,父母就对孩子“不听话”的行为简单粗暴地控制和打压,破坏亲子关系,便种下了恶因。

孩子小的时候无力反抗只能逆来顺受,到青春期就会把压抑的情绪以更加激烈的方式释放出来,形成恶果。

所谓的“青春期叛逆”,便是童年亲子关系恶化的“后遗症”。

青春期的“叛逆后遗症”

美国著名作家、心理治疗专家朱迪思·维奥斯特在《必要的丧失》一书中说:

“许多青少年有意或无意地担心他们的父母是否会继续爱他们,毕竟他们不再是‘小可爱’。他们既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并获得自由,又害怕父母会在他们长大成人后‘抛弃’他们。

青少年需要安全感,需要确信没有什么可以动摇父母对他们的关爱——无论是他们的日益成熟、情绪起伏、不当行为,还是父母对他们所作所为的愤怒。”

由于身心、大脑发育带来的变化,少年的内心总是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其中有两点尤其值得父母注意:

其一是,孩子一边想要像成年人一样自立,一边想要退回父母的怀抱中寻求温暖。

这种矛盾外化到孩子身上,便是极端情绪的随机切换。

比如父母不论管得太多还是太少,都能激起孩子的愤怒,因为孩子总想试探父母是不是无条件爱自己。

其二是,孩子一边抵触父母、表达愤怒,一边充满自责,担心伤害父母。

在这些矛盾的“操控”下,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会做出一些不成熟的举动。

比如从前上大学离开家前,我总是会和父母作对,一件小事也能吵得不可开交。

然后坐在离家的火车上回想起父母对我的养育照顾,又感觉不应该跟父母吵架,非常内疚。

这种矛盾的状态,直到多年之后我才明白,那是因为当时的我无法面对自己想留下的心愿,于是我让自己愤怒地离开而不是伤心地离开,以此来避免分离带来的痛苦。

“忍不住发泄情绪后又暗暗担心气死父母”,是许多青春期孩子的真实写照。

这种恐惧内疚即使孩子没表现出来,也是真实存在的。

就像《必要的丧失》一书中说的:

“维护自己单独生存的权利会使我们在无意识中觉得,我们似乎在杀父母。”

处在这种感觉中,“内疚”其实是个好东西,它能帮助孩子消化一些极端情绪,给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形成一个缓冲。

可直面孩子愤怒和对抗的父母,往往很容易忽略被孩子遮掩起来的内疚和焦虑,于是常常采用两种手段“对付”孩子:

一种是以暴制暴的镇压,企图让孩子老老实实听话照做;

于是孩子更愤怒了,逐渐走向极端,甚至“叛逆期”无限延长到成年之后。

另一种是用付出感和道德感绑架,企图“感化”孩子;

于是孩子更内疚了,过度内疚带来的强烈罪恶感让孩子攻击、否定自己,把一切责任归咎到自己身上,甚至抑郁。

无论用哪种手段,都会给孩子留下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

如果我们不愿意这样的“叛逆后遗症”,出现在自家孩子身上,不妨——

与其“对战”,不如早点“认输”

武志红老师在《你就是答案: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一书中说:

“当遇到孩子叛逆时,心理医生们常对父母们说,这是一场战争,是他们发起的独立战争,你一定会输,你最好早一点接受这一点,否则你只是看起来赢了,但最后你会输得更惨。”

既然父母一定会输,那何不偃旗息鼓,消解掉亲子内部这场战乱?

之前有个关于青春期的小故事广为流传: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觉得妈妈很烦,总是对妈妈说一些伤人的话。

本以为妈妈听了之后会非常生气,没想到妈妈却笑逐颜开地向家人报喜:“咱家儿子终于进入叛逆期了,庆祝一下!”

当天晚上,妈妈还真美滋滋地煮了象征吉祥的红豆饭庆祝,还在家门口的邮筒上贴了告示:“我家也有叛逆期的儿子啦!”

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故意而为之,妈妈这种不符合常理的反应把少年搞懵了。

少年意识到,这样下去只会让老妈越来越开心,“叛逆期”一天就结束了。

忽略攻击,看见孩子“叛逆”中的成长,成为孩子情绪的“容器”,这种关系开始得越早,孩子越能集中更多精力去面对外界的挑战。

孩子童年时期构筑起的良好亲子关系,会延续到孩子青少年阶段;

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的,现在开始也不算晚,只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弥补曾经亲子关系中留下的裂痕。

而且,当我们说一个孩子“叛逆”的时候,与之相对的是想要他们“听话”;一个足够听话的孩子,他的自我必然被压抑。

所以说,“叛逆”其实是个伪命题,成长空间足够舒展自由的孩子,没有叛逆的必要。

当我们看到正在发脾气的小孩,觉得他很可爱并且由衷感到高兴的时候,便是这个孩子生命即将绽放的时候。

人都有向善向好的本能

孩子随机的情绪发泄

是在试探父母

也是在挣扎中成为自己

接住孩子的情绪

反驳对抗不如正确引导

欢迎您来7天好妈妈成长营

给您一套家庭教育万能公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0月26日 下午3:18
下一篇 2022年10月26日 下午5:05

相关推荐

  • 高二孩子成绩差怎么办

    高二孩子成绩差怎么办? 近年来,随着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学生成绩不尽如人意。对于家长而言,看到孩子的成绩差,心头犹如压着的石头,既心疼又着急。但是,面对孩子的成绩问题,家…

    孩子教育 2023年8月19日
  • 青少年玩游戏沉迷怎么办

    青少年玩游戏沉迷怎么办 近年来,随着游戏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游戏内容的丰富,青少年玩游戏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然而,过度的游戏沉迷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

    孩子教育 2023年7月11日
  • 孩子远离手机心得体会

    孩子远离手机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手机,尤其是在学校期间的学生。然而,手机成瘾不仅会对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学习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对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创…

    孩子教育 2023年5月25日
  • 教育部心理健康指导师

    教育部心理健康指导师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作为教育部心理健康指导师,我的职责是为学生提供全面、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

    孩子教育 2023年11月2日
  • 抖音叛逆少女

    抖音叛逆少女:网络世界的“变形记” 抖音是一款非常流行的短视频分享应用,拥有数亿的用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抖音上也有许多未成年人,他们利用这个应用来展示自己…

    孩子教育 2023年8月5日
  • 孩子不听话怎麽办

    孩子不听话怎麽办 说到“不听话”,总是容易让人联想到怕怕,胆小,怕黑,怕中暑,或有人经常或莫名其妙地把衣服弄脏……那是为什么会这么普遍,是为什么会这样的呢?…

    孩子教育 2023年4月24日
  • 怎样限制孩子玩游戏戒网瘾学校哪里好

    玩游戏是许多孩子的日常活动,但过度玩游戏可能会导致各种问题,包括网瘾和游戏成瘾。为了帮助孩子们限制游戏使用时间并避免沉迷于游戏,许多家庭和家长可以寻求戒网瘾学校的帮助。那么,怎样限…

    孩子教育 2024年1月14日
  • 19岁孩子不听话赌气出走了

    19岁孩子不听话赌气出走了,只因父亲没管好孩子,结果这孩子就用自残、自杀的方式来对抗父亲,情况更加严重。 10月21日下午,4名青少年因在家玩网络游戏,由于父母管教严格,小飞在其网…

    孩子教育 2023年3月20日
  • 教师怎样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

    教师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引导者之一,他们的言传身教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成长。在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教师怎样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教育 2023年10月29日
  • 知音人间妈妈不让孩子玩玩手机

    知音人间妈妈不让孩子玩玩手机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对于一些家长来说,手机可能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工具,而是变成了孩子健康成长的“绊脚石”。因此…

    孩子教育 2023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