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堂原创文章 | 搬运洗稿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关键“三年级现象”,决定孩子能不能上大学,你还以为孩子只是粗心马虎?
家庭教育是每一个父母必修的课程,国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进法,主要是如何通过家庭教育的培养,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3年的家庭教育服务经验总结:家庭教育应实现三个目标:第一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第二个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三个孩子的完成学业,家长你认可吗?
01
孩子一到三年级,成绩竟大幅下滑了!
孩子到了三年级,一切好像就变了。
原先作业都全对的,现在竟然每次有很多错了;
原先讲一遍就能听懂的,现在讲三遍孩子也还是迷迷糊糊;
原先做作业积极认真,现在竟然拖拖拉拉、磨蹭着不想做了;
原先作业工整正确率高,现在常常粗心大意犯低级错误。
不仅如此,
孩子竟然还说出“讨厌数学”、“讨厌英语”、“讨厌语文”之类的话!
家长们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孩子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学习很轻松,怎么到了三年级竟然就陡然下滑了?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王凯指出,这就是典型的“三年级现象”。
王凯认为,“三年级现象”是国内基础教育阶段广泛存在的一种集体性厌学现象,主要表现为许多儿童随着年级升高,学习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参与度降低;学习成绩滑坡,严重的会出现断崖式下滑。
因为这一现象集中出现在小学三年级,所以被称为“三年级现象”。
面对“三年级现象”,孩子们越来越无力。
而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发展知识培训的家长们,无法认识到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特点,在家庭教育中也就无法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对孩子进行引导和帮助,结果就造成了对孩子学业成长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
家长们也很无奈。
02
为什么会有“三年级现象”?
我们知道,孩子的成长,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作用下的成果,那么要探究“三年级现象”产生的原因,也应当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角度来阐述。
一、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三年级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课程容量增加:相对于一二年级的三大主科和内容基础,三年级不仅在科目数量上,还有各学科的内容上,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导致学习难度提升。
2、内容难度有增加:三年级开始,语文要写作文,数学开始涉及逻辑思维知识点,英语开始听力和写句子,各科目内容难度的增加,也让很多孩子们不适应。
3、教学方式有变化:进入三年级,课堂教学不再 游戏化、趣味化,讲授知识点的占比加大,课堂提问难度也同步加大,这些都对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是一个锻炼和挑战。
二、认知发展规律
除了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化,还有更为关键的是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孩子们在三年级的学业水平。
1、兴趣变化:
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孩子们从一二年级的时候对所有学科都好奇、感兴趣,开始逐渐分化为对某一门学科更感兴趣。
2、心理发展变化:
三年级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第二个叛逆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什么事都想自己做主,而面对家长在学习上的高度控制行为也是从内心深处不满,即使表面上不得不屈服,但仍会想方设法去抵触父母的这些指令。
“三年级现象”的孩子,在那些控制型家庭养育方式下,其成长就会出现对抗、抵触等消极方式,本来应该养成自主、自律、自信的成长方式的年龄,却因为父母的养育方式较为极端,自己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3、道德观念变化:
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和平等,对人对事能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做出判断,对老师和家长也不再绝对相信和认同。
4、认知发展变化:
虽然三年级的孩子正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从具象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和具象记忆为主,其视、知觉认知的不同步和逻辑思维并未成型的认知现状,导致其出现大量诸如看错题、漏题、抄错答案、逻辑颠倒等“马虎型”错误,这些认知过渡阶段的副作用,会让孩子在学习中遭遇很多挫折。
03
“三年级现象”的危机
对很多孩子来说,“三年级现象”,确实堪称一次学业成长上的危机。
因为对“三年级现象”的内外部原因不了解,很多家长常常以为是孩子学习不认真了,粗心大意马虎了,就此采取强制学习、补习报班、加量刷题等补救措施,过程中更是以批评、训斥、惩罚等消极措施为主,结果不但没有让孩子安然度过三年级现象,反而就此失去了学习动力和兴趣,影响到未来的中考,人生走向也偏航了。
从短期来看:直接表现是课堂听不懂,作业正确率下降,学习质量下降;中期影响:学习效果没有起色,成绩下降,挫折感越来越强。
但更为深远和关键的是,对孩子的长期影响:挫折感被不断固化,自我评价负面,认为自己就是笨努力也没用,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不良学习习惯养成,对未来学业成长造成不可逆的终身影响。
我们常说,看孩子可以“三岁看大”,其实“三年级现象”也决定了孩子将来的学业水平,孩子初中阶段的学习表现,毕业时能不能上高中,乃至将来能不能考上大学。
04
“三年级现象”,也是契机?
其实,“三年级现象”如此重要,对孩子和家长们来说,应对不当就成了危机,但如果应对得当,却也是孩子自主能力养成的契机。
“三年级现象”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如此关键,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却无法解决孩子们在心理认知上的这些问题,这就需要家庭教育中家长们的引导和支持了!
1、尊重孩子的规律,不要过高要求孩子
针对孩子的“三年级现象”,家长们要尊重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允许孩子有做不到、做不好的地方,不要强求孩子在学习上一定要拿到高分或优异,更不要强求孩子做到那些连大人自己都做不到地所谓自律。
2、做到有边界的放手,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面对孩子的自主需求,父母应该遵循规律,在事先建立底线规则的条件下,做到有边界的放手,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逐步养成其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信、自律的成长能力。
当然,这里一定要注意,孩子自我管理的初期一定会出现各种混乱不堪的局面,甚至学习状况突然出现异常的现象,这是正常的,符合规律的。
身为父母要在孩子失控的时候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引导其学会情绪自控,逐步提升自我管理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形成健康的自我控制感、胜任感和自主感。
3、正确运用鼓励,教会孩子积极的自我评价
不要以为鼓励就是多夸奖多表扬,不能批评。
针对“三年级现象”中的种种学习问题,家长要善用鼓励,慎用批评,但无论是鼓励还是批评,都要坚持三个原则:
一是要具体,不要笼统模糊;二是要强调过程和努力,不针对结果;三是坚持对事不对人,不把行为问题上升到人的性格和品质问题。
只要正确做到这三个原则,无论是批评还是鼓励,就不会让孩子形成外部评价依赖(认为自己要努力达到别人眼中的标准,否则就是失败)。
正面管教理论的大师简·尼尔森认为,正确地鼓励体现了对孩子的平等、尊重和欣赏,实现的结果是教会孩子如何自我评价,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不需要他人的认可,最终形成自信、自立的积极人格。
4、给孩子归属感,提升孩子的抗挫力
“三年级现象”中的孩子,会经常遇到学习中的各种小问题,这些小问题、小挫折都会不断地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不断降低孩子在学业上的胜任感。
这时候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和爱,给孩子一个受伤后恢复和疗愈的港湾。
面对考砸了或者错了一大堆题的沮丧的孩子,父母首先关注的是孩子的情绪,通过共情、正确的鼓励等方式,引导孩子走出情绪阴影,明白挫折和失败也是一次学习机会。
某种意义上来说,“三年级现象”正是帮助孩子培养出抗挫力的关键时期,只要方法得当,孩子的一生都会充满阳光。
5、帮助孩子应对发展规律问题
针对孩子认知规律在学习和做题上的具体表现问题 ,父母应该帮助和引导孩子,共同探究并找到解决办法(如指读法、圈读法审题,标准化、可视化解题,答题后的验证机制等),形成良好并受用一生的习惯。
总的来说,“三年级现象”虽然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了各种问题,但也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契机。
著名临床心理学家、美国国家儿童医疗中心成员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博士和青少年学习技巧、亲子互动和焦虑管理的导师奈德.约翰逊的在其广为流传的自驱型成长指导理论中提出:
所有健康的自我激励,都是来源于控制感、胜任感或自主感。
而培养出健康的控制感,就会进一步带来包括更高的身心健康康水平、更强的内部动机、更优异的学业成绩和更高水平的职业成功等各种积极成果。
而应对“三年级现象”的有效办法,就是培养出孩子们的健康自我控制感、胜任感和自主感,找到学习内驱力,形成自驱型成长,这也正是威廉和奈德在《自驱型成长》一书中,所揭示的家庭教育的本质。
两位专家在这本《自驱型成长》书中展示了大量真实的案例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这本书也被樊登等专家学者力荐,称之为一本当代父母必备的科学教养参考书。
教育寄语:
真正的学习力,不在于学习本身,而是支撑学习的自主、自信、自律的内驱力,教会孩子自驱型成长,比逼着孩子刷一万遍题,更加有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