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难题婆媳关系(婆媳关系是世界性难题)
今年春晚,贾玲和张小斐的小品《婆婆妈妈》,把中国千年以来最难解的一个方程轻易地就抛在了广大观众的面前,轻松诙谐,乐趣横生。只可惜这个小品是艺术,而真正的婆媳关系是生活!这个方程解起来,千人千法,却又不得法!
婆媳相处:这好像在中国家庭里永远说不完的话题,而一个好妈妈,好媳妇影响着一家三代的幸福,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妈妈都要做一个有智慧的妈妈,这样不仅让老公好过,更为孩子做到一个尽孝的榜样。
这个小品,之所以好笑,就是因为里面的婆媳关系,表面上和气,私下却暗流涌动,作为儿子作为丈夫,没有察觉,自是开心愉悦,生活轻松;小品里的笑料不断,恰恰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与小品中的景象截然不同造成的!
小品中的笑正是现实中的哭,这才在小品中起到了笑料的作用
现实生活中的婆媳关系,不会体现出如小品里的各种笑料,也不会出现如此高情商的场景,在儿子丈夫面前一个样,在背后则是另一幅情形,如若有如此高的情商,也不会把家庭“作”的一地鸡毛!从古至今,婆媳关系问题向来是赫赫有名的难题,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婆婆们和儿媳们,更是让男人们头疼不已。身具双重身份,既是丈夫,又是儿子,不帮自己的妻子是辜负妻子嫁给自己的情谊,不帮自己的母亲又是辜负母亲多年来的养育之恩。进退两难,男人面对妻子和母亲的“战争”,往往只能在中间受着夹板气。
婆媳的角力使男人进退两难,不断受着夹板气
这般受气,向何人诉说?答案是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一面是母亲,一面是妻子,倘若有偏心,这事也好解决一点,但若是个良善之人,爱母亲爱妻子爱家庭,痛苦不堪是一定的了。前面我就说过了,婆媳关系是自古以来,千年难解的方程,无人得其法,剑走偏锋,又容易使这个家变得支离破碎,还是解不开这个方程。既然难以解开,网上又有很多所谓的专家提方法,供良策,谋定而后动,实则收效甚微,难以解开,所以在这里我不奢谈方法,而是要着重谈其这个方程难解的深层次原因。
在面对妈妈和媳妇的对战中,分身乏术,痛苦不堪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心理层面的,弗洛伊德曾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对后世影响深远;其实反过来看就可以理解为恋子情结,尤其是单亲家庭,恐怕这种精神支配更为严重。传统中国家庭其实是失衡的,母子关系是核心,夫妻关系是配角。在这种模式下,母子关系必然重于夫妻关系。在皇室里这种现象最为显明,“母以子为贵”就是最为显著的特征,当然这里涉及到政治和制度上的因素,但其里包含的心理因素也有起着很大的作用。
贵妃依仗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将来能登上君位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妈妈而言,儿子是她最重要的感情寄托,丈夫至多排在第二位。这一样一来,儿子一旦结婚,就意味着做妈妈的将失去自己最重要的情感寄托,这种巨大的情感缺失是最为致命的,曾经依傍在旁的儿子不再萦绕身边。不甘之下,婆婆免不了展开一场和儿媳的争夺战。弗洛伊德虽因为泛性论而大受批评,但我们可以把这个说法中的性元素刨除,认为婆媳争夺的是同一个男人的爱与关注。
婆媳大战,有着深层次的多重原因
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陆游和唐琬,这对恩爱夫妻被棒打鸳鸯,劳燕分飞,令人唏嘘感叹。唐琬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陆家用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为信物,与唐家订亲。陆游在二十岁左右与唐琬成婚,婚后伉俪情深。不料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后陆母认为唐琬把儿子的前程贻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琬。尽管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琬,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王氏女为妻。很明显得是,唐琬的才华横溢恐怕并非是主因,而她与陆游的亲密感情,才是真正的致命伤!唐琬的才华横溢实则是有助于陆游的前程的。
两人的甜蜜却成了婆婆眼里的原罪
如果事情到这里能结束也不算太坏,只是造化弄人。数年后,陆游去游览沈园,正巧遇到唐琬夫妇也在园中。唐琬在征得丈夫赵士程同意后,亲手向陆游敬了一杯酒。陆游饮后,便在沈园题写了那首流传千古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烂漫的春花”被“无情的东风”所摧残而凋谢飘零,恰如“陆游与唐琬的甜蜜爱情”却受到了“母亲婆婆”的摧残,最终夫妻分离,飘散两处。接下来,“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情感喷发而出,是错误,是错落,更是错责,感情极为沉痛。至于到底是谁错了,是自己当初“不敢逆尊者意”而终“与唐琬诀”,还是对母亲的压迫行为的否定,或者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或者三者兼有难以猜测,但是自己母亲横加干涉是怎么也逃不脱的重要因素!
84岁的陆游最后一次进沈园,写下: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沈园一会”之后,唐琬过去的情感再起波澜,终悲恸不已。回家后,反复体味陆游的《钗头凤》,便和了一首同样曲牌的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在词中,唐琬悲痛诉说自己对陆游的无限思念,哭诉自己幽思成疾的境况。长期经受心灵折磨的唐琬,经受此番精神刺激,身心再也无法承受,不久就在忧郁中去世。陆游闻知此事后,悲痛欲绝,心灵亦遭受重创,一生难以释怀。那这出悲剧是谁造成的,唐琬的婆婆,陆游的母亲难辞其咎!显明得是耽误自己儿子的前途,相信所谓的八字不合,不过是看不惯儿子和儿媳妇“情感甚笃”而自己情感缺失,心理失落的借口罢了。古人成亲的礼俗繁缛而又迷信,之前的八字是肯定看过的了。
倘若唐琬生活在现代,一场婆媳大战不可避免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我认为可以追根溯源到人类进化的基因上来,因为婆媳冲突不是什么中国特色,在其他国家也存在,婆媳冲突是一种跨文化的普遍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进化根源。对丈夫来说,母亲跟他之间有50%的遗传关联,而且这种关联是百分百确定的。他们之间有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进化关系。换句话说,丈夫损失一百万,相当于婆婆损失五十万,反之亦然。因此,我们可以把婆婆当成是丈夫的进化利益代言人。在这个贾玲的小品中,她所饰演的婆婆,最看不上的就是媳妇对自己儿子的差遣和指使!
婆婆可以平心静气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磕瓜子,而自己的媳妇如果忙里忙外,则能满意的内心舒畅!如果反过来,自己的儿子忙里忙外,儿媳妇则在一旁玩手机,看电视,吃水果,那么此刻作为婆婆的一定是内心火冒三丈了,只等一个借口,只待一个理由,就要发动战争了!
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过是婆媳大战的导火索而已
婆媳关系表面上是说婆和媳的二元关系,却忽视了本质——真正婆媳关系是婆婆、儿子、媳妇的三角关系。并且,这个三角关系的核心是儿子,而不是婆婆和媳妇,但是最痛苦最无奈最尴尬的也是处于中间的这个儿子。
传统上,媳妇的角色是最不重要的,她是大家庭的“外来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阻碍了她融入大家庭的难度。尤其是在古代传承下来的理念“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影响下,虽然自婆婆的婆婆去世后自己就已经不再受窝囊气了,但真正扬眉吐气、颐指气使的时候是新媳妇娶进门、自己扮演上婆婆的角色之时。这在古代虽然会有冲突,会有矛盾,但在传统思想的控制之下,一般婆婆的权威,很难打破,媳妇不仅饱受体力上的劳苦,还时常要忍受着婆婆的挑剔、审视、责备、呵斥的感情折磨。
两方的期待都过于奢望了
而在当今社会,媳妇拥有了自己的工作,也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如此这般我们都明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她有了话语权,在她看来,这是她自己的家,她当之无愧的是这个家的主人。尤其在崇尚自由、个性独立的社会,要让一个主人去对另一个人“让权”,冲突就在所难免。这也是如今婆婆媳妇比古代的冲突要激烈要频繁的多的最主要原因。倘若现代家庭中,儿媳妇没有工作,没有经济基础,恐怕在家庭的地位就会很低,话语权就不高,这样在婆媳冲突中,一般就会处于下风了,婆媳矛盾会有,但不会那般激烈。
现代家庭里,媳妇并不再畏惧婆婆,婆媳之战一再上演
在我国古代的长篇乐府诗里也描述了这样的婆婆媳妇。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从这段描写里,我们能看到这个府吏的媳妇,是相当优秀的了,多才多艺,忠贞有情,勤勉利索,可就是这样的媳妇,作为婆婆,却百般看不上眼,究其原因是什么呢?可能与上面第一条所讲的心理原因有关联,但还有一条也是要关注到的。当自己的儿子焦仲卿知道母亲要休掉自己的妻子,也提出自己的意见:
两人的恩爱甜蜜很快在婆婆的干涉下成为昨日黄花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作为母亲,一口就回绝了儿子的乞求,原因简单明了,并没有提到自己对这个儿媳妇的长相、懒惰、情感上有任何不满,就只有这一条:
儿子的懦弱和世俗的压力,最终自挂东南枝,走向了悲剧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里面所含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这里面就包含婆婆对这个儿媳妇行动自由的巨大不满!在古代,在愚孝理念的控制下,我们只能看到儿子的懦弱无能和婆婆的强势以及媳妇的无奈!再激烈的矛盾冲突,也只是无情的夫妻分离罢了,而当今的社会,女权独立思想的觉醒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及上面所提到的媳妇拥有的经济实力就决定了婆婆媳妇矛盾的巨大鸿沟日益扩大!
古代女子面对专横的婆婆,就已注定了悲剧,而当今的女性,则有了婆媳战争的资本,这也是社会的进步
在很多婆媳问题的个案背后,往往有着一个不成熟、不独立的男人。当婆媳之间发生了问题,这类男人往往采取的是逃避、不敢明确表明态度,希望两面都不得罪的方式。一方面可能是出于对母亲的孝顺;另一方面,对他来说,母亲可能比妻子更能照顾自己的衣食起居,更像一个好保姆。而妻子又是他的亲密伴侣,这也是母亲不能替代的。
受中国男尊女卑传统思想的影响,站在父母一边,作为儿子,认为妻子应该无条件的孝敬老人。而妻子又有自己的父母,而且两家的生活观念也不尽一致,有的爱干净,有的较邋遢,有的花钱大手大脚,有的则是节省吝啬,有的爱交际,有的固守传统。当两者碰撞在一起的时候,火花自然迸溅。
两者的战争,挡在中间的男子,忍受着刀叉剑戟的攻击,成为最难的那一个
当妻子有了自己独立的家庭,她没有那份精力和耐心像儿子一样无条件的去孝敬婆婆。婆媳之间又没有血缘关系,两个人缺少亲情的基础。于是,婆婆觉得媳妇不孝顺,心理始终认为媳妇不是自己的亲生,从内心上就做不到真正的去爱媳妇;另一方面,媳妇觉得婆婆不够理解,不会像自己的亲妈一样包容自己。女人心细,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出了问题,有了龃龉,成了冤家,心里有了结,存了疙瘩,就再难解开了。
方程虽然难解,但是我们不能放弃,不能躲避,不能听之任之,还是要尽最大努力的去完成方程的解答
对于这千百年来难解的方程,本人也没有更好的解方程的方法,因为每个家庭的方程不尽相同,但我说这几个字,作为建议吧:“有点空间,彼此尊重,求同存异”。希望我们每个家庭都能早日找到自己独特解开这个方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