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爸爸砸烂玩具

2023年3月15日15:40:05孩子不听话爸爸砸烂玩具已关闭评论

孩子不听话爸爸砸烂玩具,砸碎一个玻璃杯!

孩子小时候做过的小玩具

我差点毁了儿子的一生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父母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内驱力?

第一步、家长的认知观念,稳定自己的情绪与能量场,能静下心分析导致孩子叛逆厌学原因;

第二步、家长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减少唠叨,学会用我信息、GROW沟通、NLP亲子沟通等沟通技巧引导孩子;

第三步、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厌学情绪的疏导;提升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等;

第四步、协助孩子处理好师生同学关系;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五步、引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等,让孩子提升学习责任心与学习效率。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的电子书

我的两个儿子都14岁了,老大就是去年才15岁,有一天我的丈夫去家上夜班,回家的时候我们发现她的屋子里,地上全是女儿亲手扔的玩具。

他用了我15年的时间才教会了他怎么用零花钱去买。在家里,他也会把那些偷偷用妈妈的钱,买回了玩具,就让弟弟自己去拎。

小男孩特别喜欢拿着爸爸的手机,去看电影,买奥特曼玩具,经常把电视机里的动画片藏起来,甚至是打游戏,把家里所有能拆的都拆了。

甚至于那段时间,还偷偷在存款上画了一个手印,当妈妈发现时,家里的东西全部被孩子拆了。

他就跑去叔叔那里问,叔叔应该怎么弄?叔叔也不知道怎么弄。

他之所以要问叔叔,是因为他发现,有很多跟他一样的孩子,他们也想玩,但是他不知道怎么玩,所以就会花费大把时间,去玩手机。

有一次爸爸下班回家很晚,都没有见到他。他就急匆匆匆匆匆地跑到妈妈的身边,想跟妈妈分享一下,“我今天就在沙发上玩啊,妈妈,你能陪我一会儿吗?”

结果,妈妈都没有陪他。

他当时就气得嚎啕大哭起来。

那一次,妈妈和他说:“我们在写作业的时候,如果你不懂得主动的去学习,就会错过了很多知识。”

可是孩子并没有一个解释,甚至还故意将手指头放进了一个杯子里,假装听不见妈妈说话。

妈妈很生气,就把孩子抱走了。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妈妈对孩子说的话,是一种激励,让孩子对自己更有信心。

一旦孩子没有获得认可,他们会更加努力。

孩子没有被看到的需求,就会封闭自己,他们认为自己不重要,不被爱,从而演变成了自我否定。

所以,每个孩子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内心都会感到焦躁不安,他们渴望外界的认可和接纳,如果父母可以给他更多的温暖、理解和支持,孩子内心会更加的强大。

3、给孩子信任

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还处于叛逆期,需要父母的信任,需要父母能够倾听他们的声音。

这时,如果父母能够积极地给予他们反馈,和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他们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内心会越来越有自信,逐渐地散发出开朗的性格。

而父母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引导,能够使得他们在受到鼓励和赞赏的同时,也会把这份关爱回馈给更多的人。这个过程是十分漫长的,即使是非常简单的一件小事,也能够成为孩子性格中的巴掌,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当父母的陪伴和支持,能够让孩子内心强大,积极乐观,积极向上,能够有效地处理好亲子关系。

孩子的情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被改变,孩子的性格也会发生变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

孩子本身比较敏感,他的情绪就像是水,只有井是空的时候才会慢慢地溢出来,只有井是稳定的,才能让孩子的内心变得安定。

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因为父母是他们最重要的人,孩子从小就会受到父母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他们的性格养成也是很大的影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鼓励孩子不断地去探索,那么孩子的性格就会变得非常的独立。

3、 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学会感恩。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幸福快乐。如果只有在物质上满足了孩子,精神上也没有足够的重视,那么孩子在这种爱的氛围里长大,也不会有太大的幸福感,长大之后也会比较叛逆。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懂得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们的爱是无私的,孩子的将来长大之后才会更加的优秀。

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多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说:运动、看书、看纪录片等等。这样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更加的感恩,会更加的懂得珍惜,更加的细心体贴父母。

3.父母应该多学习,懂得教育孩子的真正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知识有很多种形式,对于孩子们而言,获取知识更加的重要。

孩子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吸收更多的知识,这样孩子们以后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不会束手无策,不知所措。

当然,父母们在给孩子们灌输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多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只有通过以上的3个方法,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才是最重要的。

各位家长朋友,你们在面对孩子教育上犯了哪些错误的时候,你们又是如何改正的呢?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文章谢绝转载。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