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孩子不听话,那么我就会用我的方式“教育”他。
可能我每次都要打,但是这会让你的孩子反感,让他心里更不舒服,所以想通过“教育”孩子,让他自己去听你的话。
如果因为你的打骂,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还会听话吗?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父母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内驱力?
第一步、家长的认知观念,稳定自己的情绪与能量场,能静下心分析导致孩子叛逆厌学原因;
第二步、家长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减少唠叨,学会用我信息、GROW沟通、NLP亲子沟通等沟通技巧引导孩子;
第三步、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厌学情绪的疏导;提升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等;
第四步、协助孩子处理好师生同学关系;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五步、引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等,让孩子提升学习责任心与学习效率。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的电子书
所以,别以为你只是想控制他,让他听话,但是不服从管教的后果往往比你想的严重得多。
因为当一个人长期被别人否定的时候,他的自我价值感也很低,内心也会产生很大的冲突,而他这种自我价值感的来源,不是别人的评价,而是别人对他的评价。
我们都知道,人是社会性动物,并不是一个只局限于某一单一的事情。人需要和人交往、交往,只有在交往的过程中,他才会去寻找到自己的价值,他才能在某个领域内对自己进行思考,从而明白:我是谁,我的人生意义是什么。
而这种自我认知的建立,要从青春期开始,甚至要到18岁。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自我意识、意识觉醒的关键时期,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最后阶段,因此,他们很容易被情绪主导,被消极的情绪带着走偏。
如果一个人被消极的情绪主导,就很容易在日后遭遇重大打击,甚至被困在消极的环境中,无法承受。
正如心理学家马勒德·麦克斯维尔说的那样:
“在我们身体里,除了掌控他人的情绪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结构,叫做“内在自我”。一个人若是外显的,无论他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很难摆脱掉消极的情绪。”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内在自我”总是无力感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01
成人的负面情绪造成的孩子“内伤”
现代人的压力过大,把生活搞得很累,生活的重压迫使我们不得不停下来追求自我的成长。
其实,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希望能够摆脱生活的重压,可以有个放松的环境。但如果生活的压力太大,让我们不得不停下来追求进步,我们就很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情绪中。
心理学上曾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心理效应”。
心理学家马克·罗森在一所大学里做过一个关于“成功学”的实验。他发现当他测验结束后,被试讲者很想要告诉学生,结果令人不安的结果是,前者出于对成功的渴望,会主动地告诉学生;后者则是为了逃避惩罚,对出错会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最后,他选了三个心理学实验,告诉了学生关于失败的几种积极意义。
“第三者”效应
:也是最简单的例子。
卢森在一所大学里接受了校长的一次“演讲”,当他走进教室时,发现这所学校和普通学校不一样。他先是“处理”了很多学生的问题,然后,他成为了“教室的最后一名”,结果出人意料,他没有“处理”任何人,反倒是其他学生,没有想要他“处理”,反而他自己也主动加入了这个队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与他人交流,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很多人在和他人交流的时候,容易受到别人的排斥,而自己又无法控制,于是很容易出现暴力倾向。
“你能不能把我的铅笔放在口袋里,生怕我拿走了你的铅笔,好不好”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一旦孩子不愿意和自己交流,就会拿出家长的风范,摆出一副铁石心铁石心肠的态度,然后开始对孩子进行暴力。
但是这种暴力的方式,并不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好的影响,反而还会让孩子变成一个“讨好型人格”。
当孩子习惯性地讨好他人,遇到问题时,他首先考虑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最后形成的是一种循环,有的孩子甚至还会产生暴力倾向,影响到了他的性格。
其次,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
心理学家表示,经常被吼叫的孩子,会变得敏感、自卑,对周围的人充满攻击性,很不愿意去接触同伴,甚至于不敢与人接触,总是在犹豫,内心充满焦虑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