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之间相处的故事(关于邻居之间和谐的故事)

澎湃新闻记者 孙雯

封控近一个月,浦东上海绿城小区内的一幢单元楼里正在发生着温暖且温馨的邻里故事。

防疫“公约”

3月19日,小区正式开始封闭,单元楼建立了微信群。起初,居民之间的话题仅限于做核酸。随后,大家渐渐熟络,群里也热闹起来。有人推荐小区团购信息,有人分享各种物品,那句“远亲不如近邻”的老话一点点清晰起来。

居民们在楼下做核酸。

3月底,小区出现了第一例阳性病例。“实干派”居民洪杰诚迅速组建一个单元楼五人小组,设立了单元楼居民自我管理建议:志愿者统一运输物资到楼,由专人分发传递物品等,充分实现全楼居民足不出户。小组成员与居民们进行沟通,获得了一致认可。就这样,防疫公约被推出并发放给每家居民。

这份公约可以看作是单元楼自治的1.0版,随着防疫的严峻,更加“严防死守”的2.0版防疫公约也迅速推出。统一团购下单,增设双志愿者轮岗制,将楼内外划分为污染区、消杀区及安全区,实现保洁和保安均不进入楼宇。小区物资全部由志愿者运送,垃圾则由志愿者每晚定时将干、湿两个垃圾桶推入电梯间,每家每户按电梯即可完成丢垃圾,再由志愿者将垃圾推出并对电梯间和楼道进行消毒。

居民洪杰诚把垃圾桶推进电梯。

付出与支持

疫情期间,一幢单元楼里五十多位居民能克服不方便,严格遵守公约,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志愿者的无私付出与居民的无条件支持缺一不可。

 

轮班志愿者运送单元楼居民的物资。

若说辛苦,居民洪杰诚无疑是最辛苦的一个。物资从大门口到单元楼的搬运工作,绝大部分由他完成。除了参与下午4点到6点的志愿者集中搬运外,他还会在晚上9点后“加班”帮邻居们把物资取回。有些急用的物资,只要一个电话,他会马上行动。除了本单元楼的防疫工作外,洪杰诚还担任着1-10单元的党员志愿者组长,需协助居委会开展各项防疫工作。他每天被大白服“封印”的时间长达6-8小时,不能按时按点吃饭已是常态,时常要到午夜才能结束一天的防疫工作,饥肠辘辘之下只能匆忙地用一碗泡面果腹。

单元楼的另一位志愿者Hella,更像一位“女主人”,负责管理内务,要经常往返于单元楼与居委会之间,主动搜集并解决居民的各项需求等。她还是知名“表姐”,玩转各种文档,每天各家需领取的物资、核酸和抗原结果的上传、物资储备与需求等,均以共享文档实现信息搜集。

 

志愿者Hella通知居民领取物资

“买买买高手”谭姐是单元楼的团长,游走于各种小区团购群,搜集各种用得着、吃得好又靠谱的团购信息。“社交达人”Susan负责所有的外部联络,包括物业、团长、小区外部各项资源的对接等,以及搜集小区最新防疫动态发布在群内。“贴心小棉袄”豆豆则负责楼内的互助与交流,邻居们有什么缺的,豆豆都会第一时间提供帮助,并随时做好各项工作的补位。

邻居们友爱互助

每天轮班的两名“值日生”是居民自愿报名上岗,负责物资的搬运、分发和公共区域的消杀。每个人上岗前均要接受严格而全面的培训,确保防疫万无一失。也正是志愿者团队的辛勤付出,获得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轮班志愿者给居民们发放物资。

温情时刻

即便足不出户,也要学会疗愈自己,还要把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以物换物似乎成了疫情期间常有的温情时刻。有人给全楼大小朋友派发奥利奥、可乐和自嗨锅等,也有人看到邻居缺料酒,端出满满一箱黄酒送给大家,当然,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邻居们也回报了鸡蛋、大米、蔬菜等。

居民把家里的黄酒分给邻居们。

要做到足不出户,志愿者团队必须及时关注每位居民的需求,帮助每一家物资储备并不那么充裕的家庭,及时调配居民之间的物资。志愿者对居民寻医问药的需求也是尽量满足,不仅及时询问居民配药的需求,还帮邻居联系线上医生问诊。

 

志愿者在群里帮助居民解决寻医配药问题

同时,志愿者团队制作了每周一期的《防疫周报》,记录一周来的大事小情,以及对公约的履行情况,感恩志愿者的付出和每一位居民的坚守。

 

志愿者团队制作的《防疫周报》

某日,群里居民提议来一场“阳台歌会”,调整一下封控期间大家的心情,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当悠扬的歌声穿透了寂静的夜空,楼内居民的热情也被点燃。每一曲终了,“再来一首”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居民们直呼太不过瘾。

 

在“演唱会”上表演的居民。

 

小区“演唱会”。

一场“演唱会”拉近了所有人之间的距离。熟悉的音乐响起,歌声回荡,热情的居民在阳台上用闪光灯回应,记录着彼此间的真诚与美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3日 下午6:51
下一篇 2022年5月13日 下午6: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