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叛逆(孩子在学校叛逆)
“我家孩子从不顶嘴”,不知道这句话是多少家长引以为荣的表达。学生的成长总是要经历很多步骤,不少人小时候是个十足的“捣蛋鬼”,经常惹得父母很烦恼。
家庭教育是每一个父母必修的课程,国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进法,主要是如何通过家庭教育的培养,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3年的家庭教育服务经验总结:家庭教育应实现三个目标:第一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第二个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三个孩子的完成学业,家长你认可吗?
特别是到了叛逆期,可能不再愿意什么事情都听家长的话,有时甚至还要专门跟父母反着来,越是不允许的事情就越要去做。跟家长拌嘴吵架或者默默摔东西表示抗议的并不少见。
不过也总有一些学生,成为家长们眼中的“模范典型”,他们十分听话又懂事,即使到了青春期也从未表现出什么不同。可是这样的现象对学生来说真的好吗?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从不叛逆的学生,家长引以为荣,隐患却常在后期爆发
笔者先说一位小学同学的经历吧,她叫小沙,学习成绩在班里是中上水平,也是大家眼里公认的乖孩子,就连班主任也特意表扬过:“小沙跟谁做同桌都行,从不给老师添麻烦”。
有一次因为考试没考好,她的母亲就在家长会时当众批评了她,除了默默落泪小沙似乎没有任何反应。有热心的家长见状劝说道,“一次失败很正常,孩子都不吱声了就别埋怨她了”。
但小沙的母亲却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很认可,并对学生的听话引以为荣。笔者与小沙刚好进入了同一所高中,平时有些联系。而高考填志愿时,她的举动令不少同学惊讶。
原来她所有的志愿院校,都报考到了非常遥远的省份,而身为贫困生的她也做好了一旦母亲不同意,就申请助学贷款的准备。总之,一定要离家越远越好。
同学聚会时,我们偶尔提到小沙,也会颇有感触。谁都想不到这样一个乖乖女,从来没有叛逆的表现,却在重大抉择上坚定地做出与父母意愿相违的决定。
可见,其实年少的小沙心里可能已经压抑了太久,当条件成熟时才一下子爆发出来,令家长感到措手不及。可是其中的隐患,又岂不是家长自己埋下的呢?
没经历叛逆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可能被压制,家长需及时察觉和关心他们
从正常的成长规律讲,学生迎来叛逆期是很正常的现象,当孩子表现得过于听话时,家长反而需要予以更多关注,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可能受到了压制,并不利于长期的成长。
一方面,他们可能因此形成了忽视自己感受和权益的习惯,在学校更容易成为被同学欺负的对象。家长的教导其实不一定全是正确的,有时站在孩子的角度确实存在不合理的可能。
这时有的学生成长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就会为自己据理力争;而那些不敢表现出“忤逆”的孩子只能压制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他们在学校受到委屈,也不知道怎么面对了。
另一方面,学习初期没有经历叛逆期的学生,很可能以后表现出的逆反更为严重,有时结果会令家长难以接受。这时候家长可能还一头雾水,为何曾经的乖孩子不听话了。
家长们需要充分重视起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想法,有位教育专业曾在采访时表示,父母“兼容”孩子才是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难以令家长满意和操心的地方,但这才是常态。如果家长一味要求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这反而是在让孩子“照顾”家长的感受。
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的棱角就被家长亲手磨平了,他们要么成为难以独立、缺乏思考能力的人;要么则是学习后期或者成年后突然变得“特立独行”。
家庭教育不仅仅包括对学习成绩的保证,其实更重要的是将他们培养成为性格健全、热爱生活的人。家长是学生们的后盾,需要多理解和关心他们。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懂事些,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过在教育方式上,首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内心感受,管理与控制是两种概念,不要将他们培养成完全没有反抗意识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