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的孩子喜欢来我家怎么办(孩子同学经常来我家怎么拒绝)

邻居的孩子喜欢来我家怎么办(孩子同学经常来我家怎么拒绝)

知乎上看到一个这样的问题:

邻里相处:和谐的邻里关系,是每一个家庭必备的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是让孩子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用三分法思维处理人际关系的直播课里,有系统的讲解。

对门邻居孩子从寒假开始,频繁来找我家娃玩,有时候我们出去了,就坐我家门口等,如果我们在家没开门,一天要敲七八次门。

每次来,翻箱倒柜各种造,一点不把自己当客人,还爱大喊大叫,骂脏话,我家孩子也跟着学。

最近一次,邻居家孩子又来了,依然各种拆零食,我那糟心孩子和他一起拆,还让他带回家吃。我就和我孩子说,他天天来我们家吃我们零食,喝我们牛奶,这样你就没得吃了,然后我娃说,我们不是还有很多吗,吃完再买啊!我就告诉她,妈妈是教你玩具零食要和好朋友分享,但是他和你分享什么了,我们不能总是单方面付出对不对,友情是相互的!然后我娃就一边哭一边叫我不要说了,我感觉我又说错了,但真的好难啊!


回答:

用魔法打败魔法是最立竿见影的拒绝方法。

 

图源网络

提前告诉你的孩子,下次小伙伴再来找你玩,你就提议去他家玩,好朋友嘛你来我往才有意思,天天在咱家玩多没劲啊!

然后你放心,两孩子一定沿袭之前在你家各种“造”的习惯,没多久对方大人就会想办法让他俩各回各家(主要是让你家孩子回家)。

我认为,考虑到对别人正常家庭生活的打扰,正常大人是不会允许自家孩子过于频繁去别人家玩的

但看你的问题描述,我觉得对方大人的教育理念是有问题的,说白了就是自家孩子在别人家有吃有喝还玩的开心,我乐得清闲的心态呗,所以咱要学会把问题抛回去。

图源网络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对方大人多么委婉地“请”你家孩子回家,你的孩子一定会有心里不舒服的感觉。

比如:我还没玩好呢,对门大人就“赶”我走,哼,以后XX(小伙伴)也别想再来我家玩了。

好,一旦你的孩子表露出不满的情绪,你就要立马趁热打铁,跟孩子探讨下面这个主题:

在小伙伴家里玩需要注意什么才不会被“嫌弃”?

或者

小伙伴来你家玩,你作为小主人需要注意什么才能保证自己以及家人不会被打扰?」

这个探讨的过程非常重要,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基本流程:

[比心]全文较长,建议点赞收藏,慢慢看。

一、引导孩子回顾和说出自己的哪些行为举止招致对门大人的“嫌弃”。

二、询问孩子“被嫌弃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三、就前面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四、与孩子共同制定「串门守则」

在整个探讨过程中,你要引导孩子换位思考以及共情感受,关键在你自己要把近期被对门小朋友打扰到的真实感受告诉你的孩子。

让你的孩子深刻意识到“不顾忌家人的感受,和自己的朋友各种造,是很不好的行为”

那如果你的孩子拒绝了你“去对门家玩”的提议呢?

没关系,谁种的因,谁来收果

你提前告诉孩子:

  1. 以后你们玩完,我不再帮你打扫,你需要自己动手收拾整洁。

前期可以给孩子帮忙,但是记住孩子是主要的劳动者。我们的出发点在于让孩子切实体验到收拾不是轻松的事。

  1. 你每天的零食是定量的,你每“给”出去一份,你少了的那一份不一定会及时补回来。

在执行的过程中,还要和孩子探讨两个问题:

① 什么是分享?

② 什么是单方面付出?

看你的描述,其实你的孩子大概率没听懂你的意思,更多的是感到你在强行附加你的观点给他,甚至带有指责,所以孩子哭了。

很明显,你的孩子其实是很享受自己分享零食给好朋友的这个过程的。只是他不懂自己这份分享的快乐其实是爸爸妈妈用辛勤劳动换来的。

更进一步讲,每次分享,他还来不及体会「分享后的缺乏」就很快被你们大人的补给满足了,所以一方面你需要延迟补给,另一方面探讨时,你要让孩子明白:

真正的分享是自己「给予」对方后,甘于承担自己拥有的「变少」或者「暂时缺乏」这个后果,而不是急着让爸爸妈妈补给因分享而少了的零食。

如果内心不愿意承担分享后的暂时缺乏,这就不叫分享,这叫勉强自己,这个行为就需要停止。

那什么是单方面的付出呢?就是你一直「给」对方,却没有或者很少有对方「给你」,这就是单方面付出。

而单方面的付出不是真正的友谊,这叫「讨好」,你们在这段关系里是不平等的

就像玩跷跷板,一方一直居高,另一方一直坐低,失去了动态平衡,友谊就不会维持太久。

关于零食,每天什么时候吃,吃多少本身就应该有一个你和孩子商量好的执行标准,但是看问题描述,我猜你们没有。

所以这一条执行的前提是,你和孩子先共同制定「吃零食标准」

最后,我想说的是:

  • 遇到孩子之间相处的问题,家长要学会向内求,把关注点放在自己的教育方式以及和孩子的相处沟通模式上。

因为家庭教育所有看似外在的问题,根源都在内部

试问:如果你的孩子在你的教育下,很清楚地知道“去别人家不能翻箱倒柜”,“不能过于频繁去别人家(尤其关系不那么亲近的)做客”,他又怎么会允许自己的朋友这样做呢?

孩子虽然只有5岁,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样边界感十足,

但是一些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教育,我认为父母做好了,那么遇到类似情境,至少亲子间沟通不会太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0月25日 下午4:44
下一篇 2022年10月25日 下午6:5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