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的自述:孩子玩手机上瘾 这3招解决思路 不打不骂轻松解决

​一位妈妈的自述:孩子玩手机上瘾 这3招解决思路 不打不骂轻松解决


01

青春期孩子沉迷手机、短视频、和网络游戏,几乎成为了当下家庭的通病。

14岁的儿子,就是一个重度游戏爱好者。

“我在玩一会儿,就一会儿……”

这是他每天都要跟我念叨的话。

每到时间结束,我都要追在后面才能把手机夺回来。

这样的手机争夺战,无形之中消耗了我们的感情。

孩子从刚开始的求着我玩,到后期一看见我就是不耐烦,语气中全是不屑。

​一位妈妈的自述:孩子玩手机上瘾 这3招解决思路 不打不骂轻松解决

现在回想,孩子的“堕落”是从接触并迷恋上游戏后开始的。

原本儿子乖巧懂事,学习成绩稳定,但他在同学的带领下接触游戏后,就慢慢沉迷进了游戏的世界。

一开始,儿子虽然喜欢玩游戏,但还能按部就班的完成作业。

但由于之前疫情的原因,他在家的时间明显增多,每天捧着平板,打游戏的时间明显增多,上网课也不认真听讲,我们俩经常为此吵架。

今年正常开学后,儿子的状态也没有调整过来。

态度消极、上课不认真、作业更是拖延,每天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打游戏。

眼看情况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我采取了很多强制措施,比如断网、藏手机、收平板。

可是已经成瘾的爱好,哪有那么好管?

我越是严厉,他越是叛逆,亲子关系也在一次次争吵中剑拔弩张起来。

​一位妈妈的自述:孩子玩手机上瘾 这3招解决思路 不打不骂轻松解决

02

孩子小姨跟我说,与其这样在游戏中抢夺孩子,不如学习一些科学有效的沟通方法,看看能不能不打不骂,就收回孩子的心。

理智回归以后,我在直播中看到妈心理正在讲沉迷游戏这个主题。

老师提到有效沟通是与孩子“交心”的第一步,同时很细致的分析了一段妈妈和孩子的对话:

孩子:“妈妈,我要开始玩游戏了,半小时以后给你手机。”

妈妈:“说话算话,别忘了咱们的时间规则。”

到时间了,妈妈说:“到时间了,手机拿来。”

儿子:“这么快吗,我还没玩完呢,我开着麦呢,出去出去!”

妈妈不耐烦地说:“再给你5分钟时间,赶紧出来把手机给我!”

过了5分钟,孩子还没出来,妈妈更生气了:“5分钟过了还没有出来,你有点过分了,明天别玩了!现在就给我手机!”

这就是一段谈崩了的对话,也是我和孩子基本上每天都在上演的对话模式。

妈妈不断提醒孩子“别忘了时间规则”、“再给你5分钟”、“快给我手机”这几句话像是孩子的监工,监督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实际上,妈妈应该是孩子管理手机的帮助者和支持者。

管理手机的任务应该是孩子的,妈妈只是帮助他管理。

老师建议,妈妈看到孩子开着麦玩游戏,可以小声提醒:“半个小时了”,给足孩子面子。

青春期的孩子也很顾面子,自己玩一半就下线,担心将来没有人跟自己玩了。

当孩子没有遵守规则,妈妈说“明天不准玩了,现在就给我手机!”

这种威胁、恐吓属于暴力的无效沟通,孩子一定会各种反抗的。

妈妈可以说:“我看你多完了20分钟才出来,那你觉得定的这半个小时是不够吗?那我们是否要调整一下规则呢?”

当妈妈并没有指责他,而是跟他探讨的时候,那孩子可能说:“只有今天结束的玩了,以后不回来,半个小时就够,不用改这个规则。”

当我们主动体谅到孩子的时候,他往往也会接收到我们对他的体谅,对妈妈的接纳度也高了。

​一位妈妈的自述:孩子玩手机上瘾 这3招解决思路 不打不骂轻松解决

老师补充道:

沉迷游戏这件事,表面上看孩子是因为爱玩游戏才不学习,但本质原因是学习和现实中带给孩子的成就感太少了,孩子才会选择沉浸在游戏中逃避。

同时也受朋友影响,孩子在游戏中和朋友一起“攻略城池”,这种同伴带来的亲密感。成就感也让他能释放压力。

我反思自己小时候因为爸妈陪伴较少,总想努力学习做出一番成就来证明自己。

等有了孩子,心想可不能让孩子缺失了陪伴,我辞去工作,花大量的时间陪着孩子,把期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希望孩子能学习出色,不辜负我的付出。

而我内心的焦虑,全都变成了对孩子事无巨细的管控,对学习上的唠叨和监管让孩子烦不胜烦,最终产生了逃避心理,沉浸在游戏的世界中去。

我赶紧报名了妈心理的《打败游戏 提升学习动力父母成长团体》,在不断学习的日子里,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从一开始对儿子的指责,开始更多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03

1.首先,我学会了用问诊式沟通的方法。

一是提问,提问的目的是搜集信息,确认孩子的真实意图和目的,或者问题的根源。如果不知道怎么说,甚至可以简单地重复孩子的问题,好让他继续说下去;

二是多听少说。想想医生的样子很多情况下都是脸上带着疑问,搞不清状况时尽量不说话;

三是非常专注地听,不漏过任何一个细节;

四是在心里默默地分析,从表面的症状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不轻易下结论,不轻易给建议;五是允许孩子有情绪;

六是共情;

七是不评判、不讲道理。

听起来这几点很简单,但是在日常省中要不断带着觉察实践。

​一位妈妈的自述:孩子玩手机上瘾 这3招解决思路 不打不骂轻松解决

昨天晚上孩子下晚自习之后,借我的手机学歌,快到十一点半的时候还对我说:“妈妈,我唱首歌给你听吧。

我一看时间这么晚了,又临近考试,也是很着急的。

这时候,我想起老师上课时曾经说到的一句话,

一个孩子对妈妈说:“妈妈,你为什么就见不得我高兴呢?

我这时候我想了想,其实我也是这样的妈妈,如果孩子在愁眉苦脸的学习的时候,我却会很愉悦,我自己可能也会感到比较欣慰。

可是我为什么不能尊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能信任他可以安排好他的学习时间呢?

他只是想学习累了放松一下。后来我听了儿子唱歌,其实唱的还是真不错的。

听完他唱歌,然后他就愉快的去睡觉去了。

有时候孩子的要求很简单,也很单纯,但是我却把这种要求当作了消极不努力的表现,需要改变的是我感受到他的感受。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需要得到我的尊重、信任。

2.其次,不评判孩子的需求。

前几天,孩子提出想要买一个新手机,因为预算不足,我不是很愿意,但我们的亲子关系刚刚有好转,担心不满足孩子的要求影响到亲子关系。

老师告诉我,一个人的需求没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因为每一个人的需求都是天然的

我也想要吃好的、用好的,想住大房子,这个需求没有对错和好坏。

所以,当孩子提出买手机的需求,首先不评判孩子的需求,其次是能力范围内无条件满足。

给孩子买手机这件事已经超出我这个月的生活预算,就直接跟孩子说:“我没有那么多钱给你钱,我拒绝的理由不是你的需求不合理,而是我没有能力满足。”

拒绝也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的拒绝才能让孩子学会体谅大人,感受到原来我们成年人的能力范围也是有限的,这样才能激发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决心。

虽然我的拒绝会让孩子有情绪,不高兴,但是不会给孩子造成创伤。

孩子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并不是能够围着我转的,很多东西我是得不到的。

父母有了边界感,同时不评判孩子的需求,孩子就自动把需求降低了。

的确,当我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孩子只是不开心了一小会儿,就不再提买手机这件事了。

3.帮孩子在学习中找到掌控感与成就感

回想之前,我总是给孩子定很高的成绩目标,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的好胜心。

但目标太高,他努力后也总是难以达成,时间一长,他就不想努力了。

我开始调整教育方式,拿着放大镜找孩子的优点。

比如,今天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少了点,我就会肯定一句:

“妈妈看你今天玩手机的时间短了一点,玩完以后立马去写作业了,今天没用妈妈提醒,挺自觉的。”

在亲子关系融洽的基础上,我会孩子在现实中找一些更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去旅游、徒步,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成就感之后,儿子对游戏的沉迷自然而然的消散了。

时间和心思重点放在学习上后,儿子的成绩也稳步提升,还受到班主任的表扬,他很是开心。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后,我深深地意识到了科学的亲子沟通方式的重要性。

如果你的孩子也出现厌学、不想努力,躺平,我也强烈推荐你和我一样,参加“打败厌学 提升学习动力父母成长团体”。

这里已经有超过上万家长参与学习,每天都有老师对你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和你一起梳理孩子厌学的原因,给出针对性的调整建议,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3月26日 上午8:03
下一篇 2024年3月26日 上午8:0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