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当今职业教育对联(职业教育对联集锦)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样式和文化瑰宝,被誉为“诗中之诗”,常题于楹柱之上,故雅称“楹联”、“联语”、“联句”。楹联植根于我国古老的雅文化和俗文学的沃土中,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兼具民俗性、实用性、文学性和艺术性的独特文学样式,是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楹联千百年来始终畅行于文坛、应用于社会,显示出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楹联文化已成为中国人普遍具有的一种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当今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是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文化,根据主题与材料、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理,楹联文化因富有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特质和功能,成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之一。在职业院校开展楹联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实现中华楹联文化与现代职业教育的完美融合,而且还能使楹联文化成为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催化剂和原动力。

一、职业院校实施楹联文化教育之必要性

(一)楹联教育是丰富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和意志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个人内在品质,表现为个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人文素质向来是考量健康人生的重要指标,在某种意义上,其内涵与精神旨趣等同。职业院校不仅肩负着为各行各业培养技能技术型专业人才的职责,更承担着为社会塑造具有健康旨趣和完善人格的理想型专业人才的使命。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风起云涌,职业教育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教育决策者在实用性甚至功利性思维的指导下,出现了“一腿长一腿短”的现象,单方面强调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普遍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同步发展。其结果是,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软硬件基础设施、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数目惊人的职业院校都存在着雷同的状况。这种近乎于社会化大生产环境下由现代流水线塑造出来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其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素质结构极为相似,可谓千人一面。至于主体的人所应具备的生动性与创造性则显然是欠缺的。若寄希望于这些千篇一律的“产品”能够开创我国现代产业的崭新天地,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过去十多年,人文学科在职业院校教学体系中渐趋旁落的事实,已经成为阻碍学生人格完善与素质提升的重要因素,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自主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众所周知,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楹联文化本身富含人文信息(包括立志、修身、净心、治学、处世等方面的智慧和道理)。因此,在职业院校开展中华楹联文化教育,以楹联的深厚人文蕴蓄感化职业院校学生,让其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也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证明是必要而且也是可行的。

(二)楹联教育是强化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果说楹联文化依托自身丰富的人文蕴蓄对职业院校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并使后者人文素养得到显著提升、生命旨趣愈来愈健康完善,最终拥有了一份支撑自我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的话,那么,楹联文化也同样可凭借自身体式的独特性和功能的实用性等特点,至少能够在两个向度上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增强产生正面效用。我们可以分三个价值层次来认识:

初级价值,这是最直接的功利层次。楹联以其“五对一联”的严格体式,内容广泛而语言精炼,上下联词语或近义或反义,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语言;让学生在修辞手法的学习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上大有裨益;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供大量的题材内容。

中级价值,即是楹联文化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价值。楹联除了它本身独有特性而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宝贵形式值得传承外,因其与名山胜水、亭台楼阁、典故文史、书画题咏、居家酬贺等历史风物与文化风俗的紧密结合,熔诗词、哲学、书法、政治、历史、科技、思想、文化和社会民俗于一炉,而存载了太多太多有形和无形的珍贵遗产。通过大量的传统优秀楹联作品的诵读记忆,得以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历见数千年风雨沧桑,感受华夏习俗的风尚与流变,沐染美好的情感与振奋的精神……其文化意义不可谓不丰富而深远。

高级价值,即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哲学层次的育人特殊价值。学生在精美楹联的阅读研习过程中,一方面能够陶冶情操、增加才情,改进思维,增强思辨能力,更能从中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自觉的提升自己的道德品格。另一方面,楹联形式及内容上无处不在的“对”与“联”,包孕着传统哲学的阴阳生克互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的对立统一等思想之泉源,从宏观的高度来描绘天地的生成和变化,阐述万物运行之法则,揭示生命变化规律,洞见人类社会变化的根本规律。因此,楹联文化给学生以后的学习深造及精神境界的提升,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

同时,相对于其他文学样式来说,楹联创作更像一个技术活,尽管它也强调天才式的艺术创造。既然类似于一项技术性劳作,那么,楹联创作定然会崇尚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抑或职业风范。而现代职业教育所要培养的正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专门性人才。因此,面向职业院校的学生实施楹联文化教育,以楹联创作的规范性和楹联作品体式的完美性启发教学对象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使后者感悟专业意识与品质精神的重要性,从而苦练内功,不断追求卓越。

楹联又是一种实用性突出的文体,大至国家的庆典,小到一家理发店的开张,都可觅见楹联的踪影。楹联的实用性表现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而这也是楹联有别于其他文体并获致了广泛群众性的原因所在。一般而言,楹联的实用功能包括励志、交际应酬、商业推介、产品促销、建筑装饰等。职业院校主要是以现代产业体系为依据来设置专业的,向来强调“致用之学”。因此,可以按职业院校专业大类实施楹联教育,突出楹联在商业经营、文化创意、旅游开发、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实用价值,使得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学生均能从中受益于既有知识与能力结构之外发展一门特殊才艺,以此增强自身的职业发展能力。

(三)楹联教育是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有效途径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长期以来,职业院校业已形成以职业和创业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基于此,职业院校也确实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应用型人才。然而,足够多的数据已经显示,绝大多数职业院校毕业生步入社会之后的后续发展能力普遍匮乏,往往停留于企业或行业工作流程的最低端,而很少有机会跃升到管理层抑或高级技术层。既然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育人,那么,鉴于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现实状况,我们必须深刻总结和认真反思过去一个时期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成败得失。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文学艺术尤其是诗词、楹联是靠形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无穷的想象力有利于启迪科学的思维。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物理给我们知识,艺术给我们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这就告诉人们,诗联进校园不仅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而且学习、创作诗联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创造,是展开形象思维的翅膀进而激活逻辑思维的一种人文素质。有学者认为,科学思维能力主要来源于人文。人文的东西不仅有利于提升精神境界,而且有助于放开思维想象。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则直白:“我认为没有诗,人文文化就黯然失色;没有诗教,就谈不上人文教育。”因此,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造就人文关怀和美学精神;也为了激活和增强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就必须把人文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相融合,其中包括用诗词、楹联感染和熏陶下一代。这是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一环,务必抓紧抓好,决不可掉以轻心。

惟其这样,目前在职业院校推出楹联文化教育,借以提升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职业院校的整体育人环境,方可认为是适逢其时。首先,楹联文化的丰富育人功能,可以在多个层面以优质教学资源的样态助推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其次,楹联文化的装饰功能与美学价值,可以让学生置身于优雅、古典、宁静、和谐、怡人、温馨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雅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美育提纯灵魂的价值。而这恰恰是单向度强调专业技能精进的实用型校园文化所无法给予的。最后,楹联文化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此为抓手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会成为现代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崭新生长点,非但可以有效提升校园文化整体品位,也可以为其他职业院校建设校园文化提供新的思路与契机。

二、中华楹联文化融入现代职业院校教育的策略与构想

(一)创设一个综合型机构,负责全校楹联文化教育的日常运作

在职业院校实施楹联文化教育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多方力量在多个层面协同推进。为此,必须成立一个综合性机构,负责学校范围内楹联文化教育工作的日常运转。它的具体职责包括:制定学校楹联教育发展规划,制订楹联文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并确定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核大纲,负责《楹联文化教育》的日常教学工作,组织开展职业院校楹联教育的教学改革和研究等。

在职业院校实施楹联文化教育需要始终考虑职业院校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因而必须组织相关教师,就楹联文化如何有效融入现代职业教育这一命题展开研讨。其最终目的是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楹联文化和素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旨归的现代职业院校教育之间,寻绎出最佳的结合点,并以此为落脚点,有针对性、有方向性、务求实效地推进职业院校楹联文化教育。

此外,作为一个综合性机构,该机构还需在组织学生楹联活动、对外交流与合作、协调各个层面的关系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切实保障楹联文化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和顺利推进。

(二)培训一批生长型教师,承担职业院校楹联教育课程的专业教学

职业院校顺利开展楹联文化教育的前提是拥有一支既掌握楹联基本知识与技能,又懂得有效实施楹联教学的师资队伍。楹联教师可以以现有中文专业教师为主体,同时吸纳旅游、建筑、艺术设计、工商等专业的部分教师和专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参加。在教师的选用搭配上,在力求突出教师专业背景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层面楹联活动的有效实施。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除倡导教师深入钻研楹联创作和鉴赏知识,深入钻研职业院校楹联教学规律之外,还需有计划地引导楹联教师向两个方向发展,即成为“创作兼教学型”楹联教师和“研究兼教学型”楹联教师。“创作兼教学型”楹联教师,因其强调了楹联创作方面的特殊才艺,可有效满足部分学生楹联创作水平不断精进的内在吁求;而“研究兼教学型”楹联教师,则因其突出了职业院校教育研究方面的独特经验,更加懂得如何面向职业院校学生实施楹联文化教育。不难发现,“创作兼教学型”楹联教师旨在培养楹联专才,而“研究兼教学型”楹联教师则立足于向职业院校学生普及楹联文化知识。当然,后者理应成为主体。如此一来,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楹联教育既有面的普及又有质的提高的目标。

(三)编撰一部创新型教材,建设职业院校学生楹联学习优质资源库

要实现楹联文化在职业院校里生根发芽、成长壮大、结出硕果,除了拥有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之外,真正适合学生的优质学习资源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为此,必须重视和开展楹联教育优质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其核心环节自然是编撰一部面向职业教育学生的楹联文化特色教材。编撰楹联教材的基本思路是:在全面了解中华楹联文化的基本价值与功能的基础上,联系现代职业院校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从职业院校学生知识结构的现实状况出发,着眼于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全面提高这一根本目标,结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专业大类的教学要求,从浩如烟海的中华楹联集丛中,审慎遴选最契合职业教育本质、于思维训练最为有效、美学熏陶最为集中、素质拓展最为明显、能力精进最为突出的经典篇目,并以此作为编撰楹联文化读本的文本素材。此外,还应适当补充楹联学理论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些基础知识主要由楹联学概论和楹联创作两块构成:前者包括楹联的概念、源流、形制和格律。旨在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楹联的能力;后者包括楹联的立意、取象、章法和修辞,为的是让学生具备初步创作楹联的能力。如此一来,既有初步的楹联学理论知识作为其基础,又有符合职业院校学生实际需求的经典楹联作为其骨架。惟其如此,一部真正适合现代职业院校教育的楹联教材方能成功推出。

(四)开设一套特色型课程,实施基于专业特点的楹联教育

联系到学校教育的特殊性,楹联教育的师资是否合格,楹联学习资源是否优质,均需放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去检验。楹联教育课程先期可以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推出。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宗旨,在遴选楹联公选课首期授课教师时,可考虑各级楹联学会精通楹联教学的专家。这样做既可保证楹联教学的课堂质量,也可给楹联文化教研组的相关教师提供一个历时较长的观摩、学习以及切磋的机会,这为下一阶段楹联日常教学由本校教师承担奠定了基础。

职业院校实施楹联文化教育工程,其最终受益群体乃是全校学生。因而,除了继续开设楹联公共选修课之外,必须切实扩大楹联教育课程的开课面,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以接受楹联文化的熏染,旨在提升他们的职业发展能力,完善他们的人格结构,从而为社会输送既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有健康的人生旨趣和较强的发展潜质的合格人才。为此,需要编制具体规划,在可预期的时间内,使职业院校楹联教育课程的开课面扩大至旅游管理、文秘、建筑工程、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和装潢设计等专业。尽管面向特定专业开设楹联文化课程,进而探索按照专业大类实施职业院校楹联教育会有一定的难度,然而,只要楹联教育工作者始终坚持客观规律、敢于创新、精益求精,终会取得成功。此外,“在课堂教学之余,还可利用专题讲座形式,向更多的热衷此道的学生传授更深层次的楹联文化知识,以期出现楹联文化方面的人才。”

(五)搭建一组功能型平台,提供学生多样化楹联才艺展示空间

楹联文化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理应是在校学生。既如此,仅仅面向学生开设楹联文化教育课程,显然是不够的。因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其所能提供给学生的有效信息毕竟非常有限,况且,楹联教学本来就需要大量的训练来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在师资、教材、课程之外,还需建构起一整套有助于学生楹联文化知识精进和能力拓展的课外长效机制。非如此,便不能体现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也无法真正将课程教学的效果落到实处。

从学生自主学习楹联的角度着眼,成立一个校级楹联爱好者社团或协会,无疑是较为理想的做法。借助这个舞台,一方面,可以将那些对楹联和古典诗词兴趣浓郁且具有一定水准的职业院校学生吸收进来,加以提高性培养;另一方面,有了这个大家庭,全体楹联爱好者才会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充分展示出团体优势,从而在承接大型主题活动、对外交流与合作,在楹联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等事项上作出更大贡献。

与学生楹联组织的成立相配套,职业院校还应创办学生楹联刊物。其栏目主要包括楹联理论知识、名家名联赏鉴、学生习作精选等。该刊物可以月刊的形式推出,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有发表楹联作品的机会。

同时,积极利用有关楹联网络学习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际网络楹联诗词活动。此外,职业院校还应利用国家、省、市三级诗词与楹联学会的资源,推荐学生的优秀楹联作品在专业类刊物发表,尝试和各级诗词与楹联学会合作,还可制定相应标准,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参加楹联技能等级考试。

当然,最能激发学生楹联学习与创作热情的,应首推那些形式新颖、格调健康、风格活泼、成效鲜明的楹联主题活动。职业院校理应加大力度,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支持和保障更多此类活动的开展。借助这些活动,能使楹联文化知识逐步深入到全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活动中,并在渐趋深入的同时,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一批楹联创作方面的准专业人才。继而,可在广大学生中形成一种互相比拼楹联才艺的竞争氛围,合力推进职业院校学生楹联创作水平的整体提高。凡此种种,目的都是让学生拥有更多展示楹联才艺的机会和载体。

楹联文化融入现代职业教育还是一项较新的课题,尚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的问题,尤其是通过楹联文化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问题,尚亟待有效解决。已有论者指出,“职业院校的对联教学,除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就业服务。”正确有效的实施好楹联文化与职业教育的共育工作,有助于补益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情操陶冶、心灵净化、智慧启迪,对于提高人文素养,培养职业素养具有深远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1日 下午2:00
下一篇 2022年5月11日 下午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