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与动物邻居相处(怎样与动物们和谐相处)

此次作品为

“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

原创科普作品全民征集活动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爆发再次将病毒来源指向了动物,一时间竹鼠、獾、蛇、水貂等成为怀疑对象。

尽管高度怀疑,但只是基于市场线索,至今科学家仍未有充分证据表明来自哪种动物。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但难度肯定很大,正如SARS病毒过去了17年,中间宿主动物仍无定论。

一般来讲,病原体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但它们通常不对动物致病,这样它们才能永久存活下去,这些带有病原体而不致病的动物被称为自然宿主。

如臭名昭著的蝙蝠类,就携带大量的致病病原体,已知的有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尼帕病毒、SARS冠状病毒,甚至新型冠状病毒。由于长期进化,它们和宿主形成了良好的寄生关系,宿主也会利用其免疫系统和生物特性时刻监控病原体而相安无事。

 

但就蝙蝠而言,尽管带有大量病原体,但很少有机会传递给人。

如果有些动物很容易接近蝙蝠,也容易接近人类,如野生动物中的啮齿类动物,各种鼠类就会作为“二传手”传给人类。这些动物通常被称为中间宿主,过客宿主。我们人类接触到这类动物,就会不知不觉中招,成为受害者。

其实病原体不喜欢人类作为宿主,因为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脱离了动物,缺乏适应性防范机制,很容易感染后导致机体犯病,甚至死亡。这样一来,病原体自己也活不成,这是违背病原体永久存活的“理念”的。

以冠状病毒为例来说,宿主非常广泛,可感染经济动物猪、牛等、宠物猫、犬等、以及蝙蝠和啮齿类、鸟类等很多野生动物。一般对人致病性不强,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曾引起人类恐慌的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都有证据表明是来自中间宿主动物的变异冠状病毒,其对人类的致病性变得非常强大。

人类活动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各种动物,这也为病原跨物种传递提供了机会。病原体之所以如此容易地导致人类感染、传播,跟现在的生活方式有关。现在人类居住得更加密集,交往也更加频繁。自然的破坏、频繁的动物贸易、变暖的气候都为病原体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何与动物相处、做到两者相安无事呢?

明白了上述分析,答案就有了。

一是远离野生动物,切断传染源。不接触就不会提供病原体传递到人的机会。回顾已有的教训,没有一例不是与野生动物相关!

往大的方面说,是人类自己破坏了自然环境,迫使动物无家可归,病原体随着动物形成移动的传染源;往小了说,也是人们管不住自己的欲望,猎食野生动物、穿戴野生动物皮毛,甚至以拥有象牙类动物制品为荣耀。自造孽不可活呀。因此,大家要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不滥杀动物和食用野生动物,远离不明来源动物尸体、排泄物等。

二是合理使用动物,理性处置动物。毋宁质疑,动物的合理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身边的家畜动物,就是长期驯化的结果。由于长期和人密切接触,除极端病原体,一般不会导致人类重大疾病发生。

对待这类动物,特别是禽类等动物,应该密切监控。严格控制鲜活动物交易市场,严格进行动物检疫,不准出售患病或不合格动物。一旦发生疫情,应该科学有效的理性处置,而不是采取一杀了之的办法。

三是友好对待宠物。宠物是动物中的特殊群体,极大满足了人类的相伴需求。但是它们也会携带很多病原体,特别是狂犬病等人兽共患病病毒。您决定养护它们时起,就得按饲养规定办理,该免疫就免疫,这是最好的预防手段。

大量丢弃的流浪动物,混迹于野生动物和人类环境之间,很容易传播疾病,到头来遭难的还是我们自己。

在对待流浪动物方面,国际上有些好的方法值得借鉴,如分类管理、集中收留、爱心分发等。而不是疫情来了,不问青红皂白,一哄而上斩尽杀绝。

蝌蚪五线谱获授权刊发征集优秀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2日 上午6:57
下一篇 2022年5月12日 上午7: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