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宏观角度分析婆媳关系(从心理学角度看待婆媳关系)

摘要:据民政部统计2017年我国离婚率为0.32%相较于2007年的0.16%我国离婚率几乎是翻了一翻。笔者通过在婚姻登记处离婚调解室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婚姻危机家庭中存在婆媳矛盾困境的占比较高。为探究婆媳矛盾成因及对策,故本文拟采用生态系统理论对婚姻危机家庭进行分析,以期为婆媳矛盾提供解决思路。

关键词:婚姻危机 婆媳矛盾 家庭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不断地变迁,文化在时间的潮流中不断地产生细微的变化,尤其是近百年来,人类出现了历史上空前的变化,近几十年来,第四次工业革命给时代带来的巨大变动使主流文化在10年内极有可能出现很大的变化。由于种种文化因素的冲击,当前我们必须承认我国的离婚率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地步。据民政部统计在2017年,全国离婚对数434.7万对比上年增加5.2%,离婚率达到了0.32%比上年增加了0.02%,相较于2007年的离婚率0.16%,我国在这10年间离婚率翻了一翻。

作者长期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婚登处离婚调解室工作,根据与众多婚姻困境家庭人群的交流沟通的内容,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婚姻危机家庭中都存在婆媳矛盾的困境,然而他们的困境产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自身的认知的原因,与其所处的家庭环境、其它社会系统以及他所在文化背景的差序影响下造成的。社会工作常用生态系统理论用以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关系。把人类成长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如家庭、机构、团体、社区等)看作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环境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注重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本文拟采用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来分析婚姻危机家庭中婆媳困境原因,探究婆媳困境是如何形成的。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的生态系统分为为三种基本类型:微观系统、中观系统以及宏观系统。微观系统指的是生态环境中的个人;中观系统,指与个体相关的小规模团体,包括家庭、邻居、单位等;宏观系统指一个更大的社会系统,包括社区、文化、制度、习俗等,个体与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婆媳矛盾的困境分析

1、微观层面

本文的研究主体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是将婆媳两人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作为主体进行探索,所以从微观层面来看,两者应都属于微观层次。

(1)儿媳

在以丈夫及亲属为核心的家庭中,儿媳实际上作为与丈夫家庭没有血缘关系的身份,是一个外来者的角色。一方面作为一个女姓本身相较于男性,在生理方面并不占有优势,即使在我国男女平等的倡导已经深入人心,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男女生理上的区别,女姓很难占据家庭的主导地位,往往在以男性家庭关系为主导的情形下,都会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另一方面,女姓在心理上相较于男性会更细腻,对于事物的思考往往不会像男人那样直来直去,必须承认在大多数情况下,女性的思维方式更加曲折,其对于事物的分析往往会更加复杂,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想多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儿媳作为外来者,往往会更难感受到家的温暖,缺乏安全感,更多的会依赖于丈夫,希望能在丈夫处得到安全感。

(2)婆婆

婆婆作为儿子的直系亲属,在过去二三十年间,一直扮演儿子的照顾着角色,同时她本身也是作为媳妇的角色,作为女性,他与儿媳一样在自己的家庭中并不占有优势往往是以自己丈夫为主导;在心理上同样也是拥有较为复杂的思考方式,再加上儿子作为整个家庭中唯一与其有血缘关系的人,由其从小到大一直抚养,其情感寄托相对来讲是非常强烈的。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婆婆在家庭中多数情况下充当着传统观念的守卫者与践行者,所以对于儿子及其妻子的要求更是站在了传统角度,往往对于作为潮流文化的代表的儿子与儿媳妇的行为及表达方式是反对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心理上对于儿子更加亲密则会倾向于归咎于媳妇,进而更倾向于拉拢儿子,且不论婆婆与公公的关系如何,在情感上也会非常依赖于儿子。同时,婆婆在心理上会认为儿媳属于外来者,仅仅只有结婚证束缚,不一定能保持稳定,不能完全属于自己家庭成员,很难完全接纳儿媳的加入,造成了婆婆从心理上对于儿媳产生防备。同时由于以公婆为核心的家庭成员长期生活在一起,其相处模式较为稳定,家庭互动模式已基本定型,新参与者(儿媳)的加入打破了过去的稳定互动模式,相较于保守的婆婆难以接受和认同,造成对于新成员加入的抵触。

2、中观层面

(1)丈夫

人们普遍认为妇女个性太强是造成婆媳矛盾的重要原因。婆媳本是路人,却靠着另一个家庭成员婆婆的儿子、儿媳的丈夫作为中介互相联系着。在这种新的、突如其来的联合体式撮合式的亲情关系中,婆媳本来就缺乏相互了解、相互认知,更没有爱做铺垫,如果她们都依自我意志去生活,过于张扬自己的个性婆婆仗着自己是母亲,媳妇仗着自己是妻子,没有相互适应、相互融合的意识,便会使得婆媳间吹毛求疵。这种个性差异导致的结果是冲突双方各执一端,互不相让,家庭里充满了永无止境的争吵。这种争吵不仅伤害了双方的感情,而且使儿子丈夫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最后,谁也没有在冲突中得到什么好处,谁也没有在冲突中取胜,两人都成了牺牲品,甚至使婚姻也同归于尽。

“我不知道他们吵架的时候我该该怎么办,帮自己的妈就会被媳妇说,帮媳妇就会被说有了媳妇忘了娘,每次他们吵架我就只能躲起来,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来访者(丈夫)A

“我受不了了,(他们)每天一直都在斗过来斗过去,吃个饭都能说个不停,我有的时候在他们之间就只能当个受气包,感觉自己无力去改变,一个是妈,一个是老婆,你说我帮谁不帮谁。”

——来访者(丈夫)B

(2)子女

子女作为家庭的延续,是整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往往也是婆媳争夺的家庭资源之一,在一个家庭中婆媳矛盾的产生常常围绕着的是子女的照顾、教育等方面。由于婆媳二者的年龄差距较大,其受教育程度及文化观念是有较大差距的,当前主流文化下儿媳往往思维都相较于婆婆较为开放,其对于子女的教育、抚养更倾向于现代化,而婆婆则更倾向于自己过去抚养子女的经验更加传统。这样的照顾和教育方式不同往往是婆媳双方的矛盾焦点。

“我的孩子有点超重,平时比较能吃尤其喜欢吃肉,我平时就限制他,不让他吃他多肉,结果我一走,她(婆婆)就给他挑肉吃,让我儿子快吃,我有一次发现了,跟她发生了争执,结果她就说‘能吃是福,我儿子小时候哪有这些吃的,吃一两块怎么了。’我真的都要气背过去了。”

——来访者(儿媳)C

“她(婆婆)经常纵容我儿子,他做错了,就去找他奶奶,他知道他奶奶会保护他,有一次他把别人家小孩打伤了,我要收拾她,他奶奶还是包庇她,那次我们又大吵了一架,我说什么她都不听。”

——来访者(儿媳)D

(3)公公

公公作为男性,在家庭中的发声似乎看上去很微弱,但通过访谈我们也发现,婆媳关系的不合一定程度上与公公和婆婆的相处方式有关。在家庭中,公公在家庭事务中关注较少,婆婆长期一人决定家庭事务大大小小的事情,在儿子出生后,也由婆婆一人决定,儿媳加入家庭后,家庭事务方面又有新的人进行参与,这使两人在争夺家庭话语权出现矛盾,如果公公不能在家庭事务中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在处理家庭关系中不能公平客观的处理事务,一味倾向于熟悉的人,则容易造成婆媳矛盾的产生。

“过去他们家都是他妈(婆婆)做主,他爸(公公)平时也不管家里的事,他(丈夫)也是一直都听他妈的,让她妈(婆婆)一向是在家里称王称霸的,所以我做点什么只要和她(婆婆)想的不一样,就要吵我。”

——来访者(儿媳)E

“他爸还是挺好的,一般都是来劝她妈(婆婆),但是也不怎么管用,管的到一会就不行了,后面也就不怎么管了。”

——来访者(儿媳)D

3、宏观层面

(1)文化因素

受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传统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婆媳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传统婆媳关系中,媳妇承担着恭敬孝顺的义务,而婆婆则拥有绝对的权力,可以操控媳妇的许多方面。而在现代社会中的观点婆媳关系,己不再是传统家庭中的单向服从关系,矛盾与冲突己不是婆媳关系的主要内容,婆媳双方互相吸纳、互相融合成为婆媳关系的主流。婆媳从心里上与情感上的相互理解与认同,人格上的相互尊重是现代社会婆媳关系的特点。但由于婆媳是属于不同时期的两代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其思想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大相径庭,这种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如婆婆经历过艰苦生活,主张勤俭持家,媳妇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好,讲究时尚,主张能挣会花。婆婆大多是家庭妇女,把家庭看作是自己生活的全部,是精神生活慰藉的主要源泉,而媳妇大都有社会角色,她们更多的时间是投入在事业方面,社会交往较多。这些差异使得她们相互都有点看不惯,觉得生活在一起有点别扭。这容易导致冲突的发生。

(2)经济社会因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问题己经不是造成婆媳双方矛盾的实质性原因,但仍然是重要原因。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家庭养老是现代中国的主要养老方式,“养儿防老”的观念仍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父母抚养儿子成人后,儿子就有赡养父母的道德义务。而媳妇在处理家庭经济问题时,首先考虑和满足的是小家的需要,然后再考虑婆家的需要。而婆婆认为,儿子长大了就是供养父母的,她在儿子家不论用多少、拿多少,花多少都是应该的,潜意识中根本就没有儿子家的收入中还包含着媳妇的一份的概念。于是婆媳双方在经济利益方面产生了纠纷,由于经济需要本来就无边界可言,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纠纷会转化为对立,再由对立转化为对抗。这种破坏性可以导致家庭共同的经济利益减小,进而转化为家庭成员经济利益的相应减少甚至丧失。

三、婆媳矛盾困境的介入策略

面对上文的分析结果,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来看,要从整合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将微观—中观—宏观系统相结合,整合各系统内的资源,形成一个合力去解决婚姻危机人群婆媳矛盾困境的问题。

1、微观系统

(1)自我关怀

女性的自我关怀包括婆媳双方各自的自我关怀。尤其是在心理上的调试,女性自身的解放,应该从女性自己做起。婆媳各自都应确认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夸大自己的价值,贬低他人的价值。如果女人忽视甚至放弃自我关怀,她们终会越变越渺小,失去自身的价值。对于女性来说,不论夫妻之爱有多深,亲情之爱有多好,自我关怀都应该是放在首位的。女性应该珍惜家庭、珍惜感情,但绝不乞求幸福,那无异于放弃人格尊严,女人并非只有放弃自己发展,做出牺牲才能换来家庭幸福。因此,女性应该努力从关注家庭、关注丈夫的狭隘圈子中走出来,掌握自己的命运,在事业和追求中获得自我关怀。

(2)关怀他人

婆媳间的相互关怀至关重要。婆媳之间寻找共同点是解决矛盾的前提。双方都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系统性的学习和提高对于对方认识,要有信心、有决心把婆媳关系处理好。只有在正确认识的指导下,才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坚韧的意志,才能把处理好婆媳关系的认识转化成为婆媳双方同心同德、风雨同舟的行动。

2、中观系统

家庭中除婆媳之外的其他成员企图在婆媳之间不分是非,其实是一种回避现实、回避矛盾的消极态度。“家中无是非,家中无对错”很多家庭为了平衡矛盾以牺牲一方的幸福为前提,造成另一方压抑至极,难受至极,而且永远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方法虽然省事,但后患无穷。只有家庭成员积极主动的态度,才能更好的解决婆媳之间的矛盾。

(1)发挥丈夫的连接作用

家庭作为婆媳矛盾困境的重要互动部分,在介入婆媳矛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一家三代人而言,丈夫在其中扮演着第一重要的角色。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挥丈夫的协调作用,作为婆媳关系的连接者,首先是面对婆媳之间的冲突,不能逃避和视而不见,要积极主动的介入两者的冲突;其次是要抓住丈夫作为中间者和联系者的身份,既要分别劝说,又要不站队,不做出评价,始终处于客观中立的角度看待问题。最后是要在一定程度上依靠自己的身份,制止和限制二者之间的冲突,在双方心平气和的情况下,积极化解误会,避免矛盾冲突积压。

(2)提高子女的引导作用

在子女方面,作为婆媳都有血缘关系的至亲之人,要注重发挥子女在家庭中调解矛盾的作用。中国人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成长教育,在介入婆媳矛盾时首先可以在孩子的学习和教育方法上进行充分的学习和认识,达成相对的统一,其次是双方都需要真真切切的认识到婆媳矛盾对于孩子所造成的影响,要站在孩子的出发点考虑和处理事情。最后则是要发挥孩子的作用,可以适当的让孩子对母亲和奶奶进行引导,帮助婆媳处理生活中的矛盾。

(3)维护公公的权威作用

公公作为婆婆的丈夫,同时也是家庭中权威最高的人,也是介入处理婆媳矛盾的重要因素:其一是要发挥其作为权威人物的特性,在争吵时可以及时控制并制止;其二在作为亲人可以及时对婆婆进行指导和关怀,帮助其在愤怒情绪下能够冷静下来并对自我进行审视;最后则是作为长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儿子及儿媳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及时进行疏导和调解,避免婆媳矛盾造成更大的家庭矛盾最终造成悲剧形成。

3、宏观系统

(1)走出婆媳关系调试误区

传统观念常认为女性思想狭隘,缺乏理性,说活做事不考虑后果,常容易感情用事闹出事端。婆媳若处于非理性状态时,无法正确处理家庭中自己幸福与整个家庭幸福的关系,加上双方的相互期望值都较高,利益平衡几乎难以做到。若双方出现饮恨含怨,婆媳矛盾就会愈演愈烈水火难容。这样的错误认知影响着人们对婆媳关系的主动调适。只有整个社会观念走出上述婆媳关系调适的认识误区,才能正确处理婆媳关系。

(2)社会观念的倡导

尽管婆媳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但并不是无药可治,可仍旧有现实生活中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总是让人产生无力感。正是这种错误的观念使得婆媳感情没有能够及时得到沟通,导致婆媳之间总是被动承受着婆媳矛盾带来的痛苦,客观上导致婆媳关系陷入僵局。在处理婆媳关系时,首先要认识到婆媳关系与整个家庭关系息息相关甚至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习惯于把婆媳关系视为家庭小事和婆媳之间个人的私事,并因此而产生一种错觉婆媳关系相处的好坏,似乎无伤大雅。要让整个社会观念对婆媳之间存在的矛盾保持高度重视,不能对此多报以“尽量维持”或“听其自然”的态度。当事者还是其旁观者,以及社会相关组织要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力求双方关系的和睦圆融。

(3)提高社会关心与参与

当然婆媳关系的协调不仅仅是家庭的事情,也是社会需要关心的问题,还需要社会的参与。第一,社会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使老人拥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在物质生活上不再完全依赖子女。第二,消除宗法血统观念和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使更多的妇女拥有自己的职业和事业,在家庭之外追求人生的价值,寻求精神和情感的寄托。此外,社会还要关心和重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给老年人创造更多的娱乐条件,使老年人在家庭之外有自己的新天地,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愉快,使她们不再过分依赖家庭和儿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2日 下午10:16
下一篇 2022年5月12日 下午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