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脑波训练仪的骗局(脑电波注意力训练真的有用吗)

2018年,我国卫健委颁布了《0-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这套量表是由专业的测评师应用于教育机构或者医疗机构以及康复机构,围绕婴幼儿的五大能力发展,通过测评工具与0-6岁的婴幼儿进行直接互动,根据互动中的操作、询问、指读等方式,进行项目评定“通过与不通过”,从而进行评分制,得出0-6岁婴幼儿五项能力的发展水平,得出“发育正常或发育延缓”。

很多的托育中心都在用这套量表,那这套量表在托育机构应该怎么用呢?

是不是也要像早教中心一样用平行测量的方式使用量表。

早教中心的测评是怎么操作的?(有家长说,这纯粹是智商税)

比如说,一个17个月龄的孩子,针对这个孩子的大运动、认知、语言、社会行为与情绪、以及精细动作这5个方面,往前测3个月,往后测3个月,然后根据测查结果,恒定这个孩子5大能力的发育水平在哪个月龄上,给出对应的“功能型”早教课程,比如:全脑课(专注力不好的)、感统课(运动差的)、语言课(不说话的)、思维课(认知差)。

做早教的都知道,能愿意给孩子上早教的,基本都还是经济能力能跟得上的,其实,并不是因为真的需要,而是正好有时间、上着看,可是上的过程中,发现课程并不能提升某方面的能力,家长就会进入质疑和迷茫状态,然后就开始不断的给这个孩子叠加不同类别的课程,以求快速改变,最后效果不太好。(这段实话,可以细细品着看)

为什么测到了某个人能力弱,又上了课程,也改善不了呢?

因为,很多做早期教育的老师不明白,孩子这个部分的能力弱,不仅仅是后天育养的环境给不到,还因为先天大脑模式的因素,也会深度的影响孩子的当下发展。

还有一些机构开始做“脑波测评”,告诉家长,只要给孩子来一份大脑测评书,通过资深的专家解析,就可以将复杂的大脑简单的呈现出来,知道孩子的发展规律,以及大脑的发育特点,然后给出最佳的方法。

是的,上面这些介绍的话术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混淆了“好几种”测评的概念。

“脑波测评” “大脑多元潜能测评” “智能发展测评”是不一样的。

搬个小板凳,通俗的科普一下:

脑波测评的定位是这样子的:它是精确地诊断当下脑的状态 ,科学性肯定是有的,有没有效果呢?(不好说),因为脑波仪器是一个工具,像案板,它相当于是工具,做出来的饭能不能好吃,要靠手艺(服务+诊断)对不对?

所以,我们在市场中看到的“脑波测评”是有误区的:

误区一:不会诊断

误区二:不会做方案

当然,脑波测评是前沿科学,是真实的!任何地方都在做,那要看谁在用。

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托育中心以及早教中心花个两三千块钱买个脑波仪器往孩子头上一“箍”,开始实施脑波测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被家长说是“骗子”,根本走不下去。因为只会脑波仪的操作,但是操作方法不好,在做的过程中没有及时反馈或者缺失了及时反馈,就效果不好(因为脑波测评受情绪影响,情绪不好不能测),更确切的来讲,脑波测评应该是训练方案。在40-50分钟之内,通过直接测试,形成脑波训练的过程(对脑波测评师的要求很高,没经验的最好别碰,因为脑波训练会改变人大脑中的神经元的排序,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大脑发育不均衡)。所以,0-6岁(尤其是0-3岁)的婴幼儿最好别做脑波测评,第一时间做不下来;第二,情绪不稳定,结果不对。为什么呢?因为脑波是某一瞬间大脑的状态,能用来研究孩子的发展规律和发育特点吗?

那为什么有的早托育机构要做脑波测评呢?

卖噱头、卖概念,因为对脑子开发有好处?可是,真正的按0-3岁的训练方案做了吗?

我们说“是药3分毒”,过多开发大脑,会让大脑不均衡,所以要科学,可是,有几个讲究科学?

目前还没有托育机构大量地推广#大脑潜能测评(因为太专业了,没有功底做不了)

搬个小板凳,继续科普:

什么是大脑潜能测评

“大脑潜能测评”就是一本孩子成长的说明书,让您对孩子的天赋潜力一目了然。

1、大脑潜能测评的好处?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前提是认知孩子,认知孩子的方法是大脑潜能测评。

2、大脑潜能测评的意义?

通过大脑潜能测评,结合检测结果分析出儿童的先天潜能,从而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天赋所在,再根据儿童所具有的遗传特性,创造合适的成长环境,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充分发挥儿童的优势天赋,取长补短,因材施教,培养儿童健康成长。

3、大脑潜能测评的重要性?

通过“大脑潜能测评”可以让家长,老师知道什么样的环境才是最适合孩子的环境,什么样的培养才是正确的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其实就是基因的差别,人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也就是由许多表现这些特点的天赋基因所决定,随着人类对自身了解的愿望增强,先天潜能的检测将成为一种真正关心下一代人成长的标志。

4、大脑潜能测评的由来

半个多世纪前,科学家们就发现手指皮纹与大脑潜能有关系。后来经过医学证实,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完全的关联。每个人皮纹的形状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皮纹能反映出个人的某些遗传特征和身体状况。

大脑潜能测评必须通过采集指纹和掌纹来统计分析,绝不是看看手相就能看出来的。它是多年医学和科学验证的结晶。形象地说,就像是X光可以透视器官疾病一样。大脑潜能测评正是通过扫描指纹和掌纹,来分析出人们的大脑潜能的。

总 结:

潜能测评对孩子没有任何改变气质的影响

智能测评测评改变的是孩子的技能,气质没改变

脑波测评,可以改变神经元的结构的(很危险,慎重做)

托育中心应该如何把这套量表+大脑测评结合起来使用呢?

在很久之前,我们做早教10多年,测评量越多,就越空落落的,因为看不到家长的放松,也看不到孩子的改变,能看到只是初次测评的水平线。难题在于,要给孩子怎样的帮助、怎样和家长沟通、真的只有上了早教才能解决这些能力偏弱的地方吗?

  • 初次测评的能力水平线到底能说明什么?
  • 测评是3分测7分评还是7分测3分评?
  • 测评量表能不能换一种方式作用于孩子的发展中?
  • 测评模式能不能用一种让家长放松的状态下实施?
  • 测评场景能不能作用于常态的游戏模式中?
  • 通过测评应该怎样帮助孩子进阶发展?

伴着这些困惑,后来我们把带有销售味道的测评停滞了很久,转身培训家长成为测评师,让家长了解知道孩子每一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会掌握基础单一的测评工具;知道在家如何和孩子互动;学会分析孩子当下能力弱的的影响因素;梳理制定符合孩子学习特点的成长方案,就这样慢慢地积累和指导家长。

后来,随着托育机构的需求,我们把这套测评量表的使用方法和实施的流程和沟通方案做了“本末倒置”的改变,作用于托育中心的沟通服务和招生服务,教会老师们如何从点到线、线到面,全景式的观察孩子背后的家庭育养环境和教养环境。

今天,我们怀着欢喜的心情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有关于托育机构如何实施儿童行为量表,也称为【全景式】婴幼儿智能发展测评。

托育机构中的婴幼儿智能测评是什么?

婴幼儿智能发展测评,建立在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脑科学行为学、心理学等科学的理论基础上,通过一个测评师对一组家庭、一个专业的解读分析师的方式,运用最基础的测评工具、测评量表(量表只是一个工具)、引导话术,可以快速知道婴幼儿的本月龄学习特点和6大领域(包含自我意识)发展的高低快慢情况。包括对外界事物的反应速度、互动特点以及亲子关系是否健康。

婴幼儿智能测评是托育机构找到家长需求最快的方式、是帮助老师最快能和孩子产生链接的工具是托育机构所有教师科学育娃的福音。学会智能发展测评,从此,不再让托育老师按着幼儿园一日流程和早教游戏揉捏在一起,给孩子输入,而是会根据婴幼儿的月龄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更好的将托育中心的4大活动 :大组活动、区域活动、小组活动、户外活动进行设计和输出,帮助孩子发展成长。

托育机构中的婴幼儿智能测评的操作方式

通过观察婴幼儿操作工具(调动孩子的听觉、视觉、体觉,尤为重要的是视觉),更加了解孩子的基础能力(只代表当下能力)现状,有针对性的选择游戏活动,避免盲目输入,起不到帮助孩子的发展。准确分析出孩子6大领域的高低快慢,并且精确到具体能力,结合6大领域项目对比,通过高的可以强化培养,让通过的能力更强,以后可以逐步关注持续通过率高的能力。未通过的可以针对性培养,没有通过的可以根据陪伴游戏方案训练,直到通过,不影响其他能力的正常发展。避免了因喜好兴趣或错误培养,导致孩子能力不均衡,弱项太弱,进而表现出对没有通过的能力和游戏内容没有兴趣。

托育机构中的婴幼儿智能测评的价值和意义

1.帮助托育老师把握孩子成长关键期,给孩子一个适宜的发展环境。

托育教师观察婴幼儿能力水平的不同,给予婴幼儿适合的游戏内容也不同。预知孩子能力发展现状,在给孩子设计各个阶段的游戏活动时,可根据阶段需求的不同,给予婴幼儿适当的帮助和环境准备,避免因错过不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个体发展特点而错过了孩子的最佳教育阶段,从而让整个成长时期停滞影响下一时期的成长。

2.清晰地了解婴幼儿和父母的相处特点,改进家庭互动方式,避免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的特点冲突,让亲子关系更和谐。

通过测评观察了解到孩子的性格特点。例如:是否敏感或者是否固执。对于敏感的孩子,帮助家长在陪伴时,注意自己的言辞,要客观,有耐心,语调舒缓,不要因为孩子犯了错误(做不好),急于批评或者干预,而给孩子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对于不敏感的孩子,家长可以强调重点,用示范的方式帮助孩子感受操作,直到熟练掌握此项活动。避免孩子有畏难情绪和心态,直到长大成人还是会逃避和能力差,避免以后影响孩子的发展。

3.结合测评结果和倾听家长诉求以及孩子的内在需求特点,托育中心要给予更大的支持与帮助,帮助婴幼儿顺利入园。

经过在托育机构大量的实时观察、沟通及招生总结,我们认为:大部分的托育机构招生困难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原因:家长的内在需求和托育机构的专业水平不匹配造成的!专业匹配度高的,在家长为孩子选择入园时基本都不会有太大问题,匹配度低的,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轻则是家长不在来访或者到访的问题,重则会出现负面评价的问题。机构教师通过学习测评可以分析出孩子的需求特点,帮助家长看到托育机构可以为孩子做什么的可视化产品介绍。创造可以满足家长想送孩子入托需求的环境,让家长安心放心托付给机构,更有利于口碑的宣传和建立。

我们有许多的早教客户、家庭个案客户、孵化指导的托育中心以及父母观察课中的婴幼儿,他们都在定期的时间流线中会依据儿童行为量表去做测评和评估,以此来衡量当下发展的实际能力与标准能力差多少或高多少,以便于及时能帮助孩子发展。

悄悄话:其实智能测评只是一种技能型的测评,只要给对游戏活动和持续的互动,能力迟早都会补起来,重要的是在智能测评过程中如何观察孩子。

比如:测评项目中的“折纸两角对齐”这一项目

测查目标:手眼协调

使用工具:A4纸张若干

孩子状态:用右手折了2次、右手拍了2次纸张,最后没有通过……

这个项目说明什么?

作为测评师,是不是判定这一项目没有通过?

作为观察师,是否可以进一步观察+感知+分析,孩子为什么做拍+折的动作呢?

作为游戏师,要不要给予孩子对应的材料帮助孩子发展双边动作呢?

作为家长们,要不要透过孩子呈现出来的动作,了解孩子的学习特点呢?

……

最后致谢,所有爱学习、爱思考、爱行动的家长和托育伙伴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2日 上午12:24
下一篇 2022年4月22日 上午1:18

相关推荐

  • 孩子过度消极?药物治疗不如从心理层面入手

    孩子过度消极是一种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青少年期。作为家长或教育者,可能会尝试使用药物治疗来帮助孩子改善情绪,但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相反,我建议您从心理层面入手,找到孩子消极的…

    孩子教育 2023年10月15日
  • 3岁孩子厌学怎么办

    3岁孩子厌学怎么办? 在家庭中,孩子们总是渴望学习,但是当他们开始表现出厌学的迹象时,家长该怎么办呢?尤其是在3岁的孩子阶段,他们正在经历快速的身体和认知发展,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对于…

    孩子教育 2023年8月2日
  • 孩子不听话罚款_

    孩子不听话罚款钱,罚款数额远高于罚款金额,二者均属正当合理的民事行为,但现实生活中的“增高”“欠费”似乎也存在着不同。本案应该具有相关性。 四、孩子“不懂事”不罚,家长责任得不到尊…

    孩子教育 2023年3月3日
  • 怎样限制孩子玩游戏小孩子玩游戏的坏处

    小孩子玩游戏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过度玩游戏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以下是一些限制孩子玩游戏的方法。 1. 制定规则和限制:为孩子制定适当的游戏时间限制和规则。根据孩子的年…

    孩子教育 2023年12月23日
  • 初中生不想上学怎么办最好的方法

    初中生不想上学怎么办最好的方法(初中生不想上学怎么办家长怎么开导) 初中是人生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也是青春期早期的一个阶段,这个年龄的孩子很容易对生活产生困惑,每天面对读不完的书,…

    孩子教育 2023年1月12日
  • 不听话孩子能不能打_

    不听话孩子能不能打?不听话能不能打? 很多人都说不听话的孩子更容易犯错,但是这个世界上孩子不听话的最大原因就是不听父母的话,让父母们头疼。如果孩子不听话的话,那么孩子很有可能会受伤…

    孩子教育 2023年3月18日
  • 孩子不听话跟老师沟通不好

    孩子不听话跟老师沟通不好,沟通不好就跟孩子老师沟通不好,沟通不好就关系处理不好,这样的沟通就是错的。老师也是普通人,也有喜怒哀乐,也有爱恨交织。能不能把我想通,该如何沟通,如何沟通…

    孩子教育 2023年3月20日
  • 孩子不听话怎样沟通_

    孩子不听话怎样沟通?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家长都有个疑问,为什么就是不听话。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不听话是很正常的,有些孩子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他们就会和家长闹脾气,发脾气。对于这些孩子来…

    孩子教育 2023年3月3日
  • file_9095745077

    人工智能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与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从智能家居到智能手机,从医疗诊断到金融风控,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

    孩子教育 2023年8月4日
  • 怎么样才帮小孩子改掉玩手机

    小孩子玩手机可能会对他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帮助小孩子改掉玩手机的习惯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下面是一些建议: 1. 建立家庭规则:家长应该制定家庭规则,限制小孩子玩…

    孩子教育 2023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