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社区和谐相处,邻里守望相助)

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社区和谐相处,邻里守望相助)

“相见不相识”

邻里相处:和谐的邻里关系,是每一个家庭必备的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是让孩子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用三分法思维处理人际关系的直播课里,有系统的讲解。

“北京某小区母子俩在家身亡,一个月后才被发现。”“女子突发心脏病身亡,一周后丈夫出差回来才发现。”“老人在家突发脑溢血,因未及时发现身亡。”每次听到这样的报道,不免毛骨悚然。比死亡更可怕的是这背后的冷漠。

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居住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彼此间缺乏信任,很少会和邻居打招呼。邻里“相见不相识”的情况非常普遍,人际交往变得平淡冷漠,人与人之间缺少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 “人际关系冷漠症”随处可见。

那么,健康邻里关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如何构建健康的邻里关系?

最美好的邻里关系是守望相助

没有亲情,没有约定,是距离和缘分让人们锁定在同一个屋檐下,成为邻居。这是上天的另外一种馈赠。

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距离,在人际关系上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邻居关系,如果经营的好,可以成为其他情感很好的补充。“远水解不了近渴。”亲人不在身边,即使每天视频,但在某些需要帮助的当下,仍然及不上邻居的一个举手之劳。

关于邻里关系,我最喜欢《孟子.滕文公上》中的描述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互扶持……”

“守望相助”是邻里间最理想的人际状态。“守望”依赖距离,只有距离上的贴近,才有机会彼此守望。“相助”强调关系的相互性,只有你来我往,相互关照,邻里关系才能绵延不息。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女孩婚后跟丈夫在大城市定居,在小区住了6年,跟邻居最多点头之交,一直不知道隔壁住的谁。她母亲过来后,一切发生了改变。母亲经常做家乡的小食,送给隔壁、楼上、楼下的邻居尝,有时候还会带到小区公共区跟大家一起分享,很快便跟小区的老老小小都熟悉了。但凡别人需要帮助,母亲都会伸以援手。有一次,母亲把自己积攒了半身的积蓄2万块钱全部借给了小区邻居,用于孩子治疗白血病。女孩非常不理解,平时小恩小惠就算了。这可是母亲半生的积蓄。母亲说:“如果朵朵(她的女儿)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也希望有人会对你伸以援手,母亲老了,不能护佑你们一辈子,你和邻居之间要互帮相助。”母亲去世后,在千里之外的老家安葬,几乎小区所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都主动赶到了老家给母亲送葬。这让女孩深受触动,如此平凡的母亲,却有着如此巨大的力量。

善则有邻 循序渐进 共创和谐邻里关系

曾子说:“君子义则有常,善则有邻。”孔子说:“邻犹亲也,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

邻里关系应该以善为先,以德为本,这是人际关系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在尊重现代人“边界”意识的基础上,多一点主动性,先从简单的问候,恰到好处的举手之劳,公共区域的聊天谈心开始,发展优质的邻里关系。需要注意的是,一开始太过热情,不受邀直接进入对方的私密空间也是不太合适的。

社区就是生活在这里的人。它并不是某个遥远的,事不关己的存在。我们每个人的样子,就是社区邻里关系的样子。让我们放下被动,拿起尊重,与邻为善,共建和谐社区。

此外,当下邻里关系冷漠也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政府和企业也应做一些思考,推一些举措,如:倡导和谐社区,组织社区活动,建造更温情的公共空间等。

和谐邻里关系不是一个人的事,但每个人都可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最大的受益者,也将是我们自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8月20日 下午2:19
下一篇 2022年8月20日 下午3: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