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一万被瞧不起(我们为什么拿这么多薪水仍感觉不满意)
随着更年轻的职场新人逐步走上工作岗位,从物质宽裕环境中长大的他们,必然将对“自我实现”有着更多期盼。而用人单位也要努力平衡好员工理想与公司目标。
职场工作:每一个孩子成年后,都会出来社会工作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我们家长在培养孩子时,就是需要按社会的准则来培养孩子,包括了人际关系的处理,职场的规则意识,团队合作,抗挫能力等,这些是每一个成年人在职场工作中都会遇到的问题。
月薪1.8万元,对多数年轻人来说都值得羡慕。但是,不久前有一名网友在网络平台发帖,表示月薪1.8万的工作“毫无意义”。发帖人自述,自己的工作就是帮老板约会议、插花、订餐、处理快递,“每天都在怀疑工作的价值”。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网络热议表明,这条发帖说出了许多年轻人的困惑。在现代都市中,有的“打工人”拿着外人看来足以钦羡的薪水,职场氛围也友好健康,却难言对生活现状与职业前景的满意。从浅层次来说,他们从事着一份自己眼里“不喜欢”的工作;而从实质而言,他们过着与理想预期不一致的生活。
首先应当肯定,追寻“意义感”完全是积极、向上、理性的心理状态。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位于个体需求的最高层次。在满足了安全、温饱、物质消费等基础需求以后,人的自我实现需求就被推上了更为紧迫的位置。在他们眼里,理想生活不仅是衣食无忧,而是展示并体现更多的“个人价值”。
尽管抱怨高薪工作无意义,却很少有人真正下决心离开手头的工作,寻找他们眼里“有意义”的生活。这除了因为跳槽(而且这通常意味着换行业和岗位)并不容易,也因为舍弃一份稳定的收入和职业通道,就给基础需求的满足带来冲击。而如果基础需求都岌岌可危,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自然也无法进一步满足。
也可能有人要问,既然这些助理性质的工作琐碎而无意义,那么是否意味着用人单位的薪酬标准过高了?按照当事人的描述,自己做这样的工作就是“大材小用”,似乎是一种“人岗不适配”。从表面上看,这些工作内容,只要稍微熟悉流程,几乎谁都可以胜任。
前不久,在一部反映投资人生活的电视剧中,女主人公一开始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老板泡一杯满意的咖啡。尽管老板给她开出业内同岗位的最高薪水,也不能说服她留下来继续当“小助理”。经过几番尝试,女主最终离开了这家上司欣赏、地位稳定的公司,选择从零开始,继续追寻投资人的职业理想。
明明工作内容简单还要开高薪,这是用人单位及其管理者“傻”吗?恐怕也不是。管理者“日理万机”,尽可能让他们从“琐事”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处理业务大事,对增加企业效益程度,就不是一个人的高薪所能比拟的了。换言之,在用人单位眼里,这些插花、订餐、处理快递的工作,不仅必不可少,而且关系重大。
在上面那部电视剧中,在得知女主想要离职的消息后,老板不仅百般劝导,甚至低声下气挽留,也是因为这份助理工作虽然不起眼,却直接影响到老板个人的工作状态——如果碰上一个对咖啡、打印、快递等细节挑剔的老板,更是如此。
由此看来,一些年轻职场人产生对高薪工作意义的困惑,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用人单位的“意义”与自己想要的“意义”不尽一致。对用人单位来说,其安排员工岗位、设计薪酬制度的根本指向,都是为了完成其运营目标、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而对员工个人来说,除了一份与工作付出相匹配的薪水,还在于个人成长目标与理想的实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更年轻的职场新人逐步走上工作岗位,从物质宽裕环境中长大的他们,必然将对“自我实现”有着更多期盼。这其实,也给用人单位出了一道难题:怎样平衡员工理想与公司目标?
现实中,用人单位固然很难把每个员工都安排到他们最满意的岗位,但结合员工性格、特长、职业规划,合理调度安置人才,并注意时刻倾听员工需求,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分内之事。当前,在一些企业的招聘中,仍存在把员工当成“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的做法,甚至一些刚毕业的新员工在入职前,连自己具体从事什么工作都不知道。这种粗糙的管理方式,必须得到纠正。
与此同时,不管在什么用人单位,总有一些琐碎、重复、看似“无意义”的工作,需要员工承担和付出,用人单位也要加强沟通,让相关岗位人员了解这些工作的必要性与长远价值,使适合从事此类工作的人才感受到收获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