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个职场话题示范答案(掌握54个职场话题,变得能说会道)

2021年是读者见证《互动》栏目成长的第二年,在这一年里,我们将笔端聚焦真实职场,传递就业正能量。加班、团建、员工薪酬、劳动权益……反映了“打工人”的呼声,也帮助解决了部分职场人士的困扰。“知过去、预未来”,2021年哪些职场话题备受关注?记者又是如何调查采访的?本期将盘点今年最具代表性的几篇报道,带你一起走进“互动”的背后。

职场焦点一 被迫加班、时刻待命的职场“潜规则”如何破?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职场社交平台脉脉发布《2021职场人加班真相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加班对于绝大部分职场人来说都是常态,超过半数的职场人认为即使下班也应该秒回工作信息,该结果引发关注与热议。“大小周”“996”“007”和“724”是这些年广为流传的加班模式,这些畸形的加班模式也让广大劳动者苦不堪言。

记者在本篇报道中重点关注了“被迫加班”与“时刻待命”两个常见的职场现象。透过彭婷和张珩两位采访对象的职场生存状态,来反映大多数职场人士的处境和难题。

“我现在只有工作,没有生活。”这是接受采访时彭婷对记者说的一句话,作为长沙市一家大型影视公司的后期剪辑师,加班熬夜剪辑是其家常便饭。她表示每天晚上11点下班算早的,有时候甚至要工作到凌晨三四点。

彭婷表示,自己从事该行业已经有3年,但从踏入这份工作之初,加班就伴随着她。“好像干这一行的加班,已经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惯例了。自从参加工作以后,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工作,甚至跟朋友一起出去聚个会都成很奢侈的事情。”

从这位采访者的口中,记者得知,这些畸形的加班模式也早已经是一道经典职场难题。如何破解这道难题?如何摈弃这种变味的职场文化?应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也是记者本篇文章着重探讨的重点。

通过调查和采访,记者发现:要让广大普通员工实现工作与家庭两不误,享受工作与生活,就必须从源头铲除畸形的“加班文化”“职场文化”。这需要的是单位各个级别领导改变对员工的评价标准,不以加班论英雄,更不能以“时刻待命”来要求员工。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也曾呼吁“遏制‘超时加班’,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无论何种工作形式,都应依法限制加班时间”。

本篇报道还原职场加班文化的真实情况,发出后在微博、人民网、新华网等平台阅读量超10万+,同时也收到了许多网友的留言与认同。后续,我们还将继续关注这一社会议题,拟推出更多有深度的追踪报道。

职场焦点二 频频遭吐槽企业团建为何出力不讨好?

今年6月,一个#团建等于变相加班吗#的话题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吵得沸沸扬扬。

团建本是一项激励活动,为何大部分网民却不买账?这是记者关注和调查这个话题的初衷。当记者把团建话题抛给身边多位有过相关经历的朋友,他们关于团建的吐槽也是接连不断。

收到记者的采访问题后,在某电商平台上班的吴庆向记者吐槽,将团建安排在休息日,这是大多数团建经常踩的“坑”。不少企业团建活动的时间都安排在周末或节假日,还美其名曰是给员工的福利和放松的机会。殊不知,有的员工本来是想利用假日时间跟老人、孩子好好聚一聚,或者是安排自己的事情。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现,职场人士反感的团建大致有七种——占用员工休息时间;基于领导的个人喜好选择团建的方式,忽略员工接受程度;逼迫员工做不情愿的拓展;领导全程一枝独秀,员工没有参与感;强制员工参加;内容低俗,给员工带来不适感;预算不够,让员工自掏腰包。

什么样的团建受欢迎?则是记者关注的第二个重点,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收到了很多网友的留言反馈。记者则以网友评论的形式呈现在稿件中,进一步扩展了该题的视角。

通过调查,记者也了解到,好的团建,并没有标准答案。但效果好的团建,一定是征求了广泛意见而制定、落实的。因为团建既然是为了“团”,那就得大家一起来“建”,不要某个人、某些人“觉得”,而是要让“大家觉得”,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本篇文章发出后,还有许多的网民和HR给出了不错的建议,相关媒体也不断在拓展新的报道视角,让这个职场话题继续产生了良好的互动与回应。

职场焦点三 员工薪酬该成秘密吗?

11月,《互动》栏目记者接到了长沙一位名叫黄倩劳动者的来信。今年9月,22岁的她毕业后进入长沙一家传媒公司做编辑,因一次和自己同批入职、岗位相同的两名同事在办公室交流薪资,被公司领导知道后,进行了全公司的通报批评,并且还罚了200元。她请问记者同志,“密薪制”是否合理?

记者关注到该来信后立即进行了调查,发现国内的企业员工对“薪酬保密制度”并不陌生,也成为一些用人单位的惯常操作。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不少公司的员工手册中都会特别注明“禁止打听工资”,有的甚至会将这一条写入劳动合同。但一些企业的实际执行中,因缺乏约束限制而暗藏“猫腻”。如“公司老总因某些特殊原因对某些下属以“青眼”相待,利用“密薪制”对其进行薪酬倾斜,也是常有的事。员工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全文聚焦企业的“密薪制”是否有必要、密薪制有无法律依据、劳动者该如何维权三个部分展开。记者围绕网友和采访对象关注的“密薪制”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的律师和企业HR,给出了相应的回复与释疑。

报道结合案例,邀请权威专家进行深入解读,宣传和普及了薪酬制度的法律知识。同时,对读者来信进行了回复与处理,很好地回应了民生关切。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

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里《互动》栏目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与支持,它在读者的呼声中应运而生,也在读者的包容中逐渐成长。2022年,我们将继续秉承初心,以独特的视角聚焦有价值的话题,为广大读者呈现有温度、有深度、有热度的互动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4日 上午12:46
下一篇 2022年5月14日 上午12: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