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理想层面儒家把什么视为(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体现)

在社会理想层面儒家把什么视为(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体现)

儒家的思想更多用于入世,以追求圣人的境界为至高目标,儒家认为,作为社会公民,需要处理日常的人伦事务,也需要自觉自己是宇宙的公民,承担宇宙的责任。

职场工作:每一个孩子成年后,都会出来社会工作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我们家长在培养孩子时,就是需要按社会的准则来培养孩子,包括了人际关系的处理,职场的规则意识,团队合作,抗挫能力等,这些是每一个成年人在职场工作中都会遇到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从而也可以看到一个人在职场上的发展观念的起源。

儒家是社会组织的哲学,所以也是日常生活的哲学,它强调人的社会责任,道家强调人的内部自然自发的东西。儒家大部分的论证都是家族制度这种社会制度的合理性。

儒家道家演示着一种平衡,使得中国人对于入世出世具有很好的平衡感,当然也有人试图让儒家更接近道家,道家更接近儒家,从而形成了新儒家,新道家,我们一起看看它的历史演变。

先秦儒家思想:

周朝后期的几百年,王室丧失了权力,政府各个部门的官吏也丧失了职位,流落各地。他们这时候转而以私人身份教授他们的专门知识。儒家是教授经典和指导礼乐的专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认为儒家是传授古典的教师,是古代文化遗产的保存者,孔子是这一家的领袖人物,也是创建人。简而言之,儒家者流盖出文士。

1,孔子的思想:

(1)正名

为了有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最重要的事情是实行他所说的证明。就是指“实”和“名”相符合。

在社会关系(君臣父子的关系)中,每个名都含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君有君道,臣有臣道。

 

职场观:职场中的人际关系,民企和国企的管理者和下属关系很容易变成君臣关系,这也是为何说这两类企业发展越久,就越官僚。打造成了封建社会的形式,有些企业文化,还把家的文化植入其中,但实际是想要用家长制的思想控制员工,这里就会出现承担的责任和给到的权益不符实,处于名不符实的境况。

职场中的大多数人都需要“正名”,这样做事才可以名正言顺。

(2)仁义

义是事之“宜”,即应该,它是绝对命令。社会中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应该做的事情,必须为做而做,因为做这些事在道德上是对的。重视义,忽视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仁的本质就是爱人,真正爱人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人。

职场观:现代职场上的观念,一切先谈利,当然这几年随着创业高潮的到来,又出现另一种极端,就是很多企业非常重视企业文化,想要通过文化激发员工内驱力,当企业发展顺利后,内驱力反而很难激发,就需要更多的利益导向。

除此之外,很多职场人脑子里有太多的必须和应该的思想。比如:我是下属,就必须听领导的,甚至很多企业的业务交易都是暗箱操作,而外资公司大多数合作还会出示一份反贿赂协议。

这些观点跟孔圣人提出的仁义观

点背道而驰。我提及的这个职场观点与墨家的思想不谋而合。下次大家可以看看墨家的思想精髓。

(3)忠,恕

忠恕之道就是仁道,行忠恕就是行仁。要实行仁,就必须推己及人。

职场观:职场管理倾向于双标。让员工需要忠诚,学会宽容大度,而公司不对员工忠诚,有些公司贩卖员工信息获得一些私利。反之,员工对公司也有类似的情况,偷卖公司隐秘信息而获得私利。

管理理念:我是领导,你需要执行我的要求,不要用要求来约束我。当然这也是为何职场中领导力的课程和培训一直都做得很好且内容不断更新迭代。

这也是为何总会碰到这样的困惑:我领导把我的工作成绩汇报成他的了,遇到这样的领导,我该离职吗?

4,知命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要做儒家所说的君子,知命是一个必要条件。

何为知命,首先这里的命是天命,即天意。后来的儒家把命只当作整个宇宙的一切存在的条件和力;其次知命就是指,我们能够做的,莫过于一心一意地尽力去做我们知道是我们应该做的事,不计成败,而不计成败,就是知命。

孔子生活在社会政治大动乱的年代,还是竭尽全力改革。周游列国,虽然在政治上一切努力都是枉然,可是从不气馁(nei),明知道不会成功,仍然继续努力。这也是从义的观念上推导出的无所为而为。

职场观:我们是不是时常说尽人事听天命。就会发现总有一部分人,默默认真努力地做着一切,虽然没有成效,但是总会相信努力就会有好的结果。有的职场环境是推崇努力和勤奋的。

二,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

1,人性善

孟子对于为什么每个人应该推己及人,应该不考虑自己的利益,无条件地做他应该做的事情,做了一些解释,在回答的过程中,形成了人性本善的核心思想。

孟子认为人性内有种种善的成分,当然也有其他成分,这些成分与其他动物共有,只是这部分不称为“人“性的部分。而人性中,都有四种”常德“,即儒家强调的仁义礼智,不受外部环境影响,这四种会自然从内部发展。孟子主张利他。

职场观:有一些盲目乐观或者积极乐观的职场人是相信人本善的,所以总希望寻找道的工作环境是自由平等尊重和谐的,可是真正进入前期认为有这些特征的组织,才发现根本没有了尊重,都是你听我说,你按我说的做,经历职场越久之后对于人性原本是什么就有了更多的看法。

职场上不仅仅讲究利他,刚讲究利己,利他的目的也是为了利己,这样的原则,出现了一个我们时常讲的词语:双赢。

2,浩然之气。

孟子说,浩然之气就是“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养浩然之气就像种庄稼,当然就要做这些事,这又是在行仁义。人人都可以养浩然之气,人性基本是相同的,人性相同就正如人身体形状相同那样,并断言:人皆可以为尧舜。

职场观:职场中如果你遇到有浩然之气的前辈,他很容易成为你职场的贵人。现在看到更多的是人性的不同和复杂面。你与同事领导客户沟通,是不是更容易出现一个观念:知人知面不知心。职场PUA之中,总有这么一句话:”你这么笨!””你是猪吗?“”猪都比你聪明?“

三,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价值来自于文化,文化是人创造的。这一点,人在宇宙与天地有着同样的重要性。

宇宙有三种势力:天地人,它们有各自特殊职责。天地职责: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人的职责: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人性必须加以教养,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不会是善的。在《性恶》篇中,荀子企图证明,人生来就有求利求乐的欲望。只是除了恶端,人同时也有智能,可以使人向善。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因为人本来就是善的,荀子说:涂之人可以为禹“是因为人本来是智的。

荀子特别强调礼。

荀子讲到礼的起源: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它指:礼节,礼仪又指社会行为准则。

荀子也推崇乐,还作了《乐论》,其中说:“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諰,使其曲直……足以感动人之善心……是先王立乐之方也“。荀子认为,音乐是道德教育的工具。

职场观:制定各类公司行为准则,在公司重要场所安摄像头。谈的重要事情,需要用协议或者法律的签署彼此约束。好的公司可以做到扁平化管理,不以职权压人,给到员工发表言论的平台和机会。人需要在不同阶段接受不同的教育和培养。

四:儒家的形上学

《易经》本来是占卜的书,儒家把它作为宇宙论的形上学,伦理学的解释,构成《易传》,它和《中庸》代表先秦儒家形上学发展的最后阶段.

《易传》的道是可名的。比如:君道、臣道、父道、子道,这些都说明他们应该怎么样。卦辞,爻辞是这些道的图像化呈现。

举例:为臣为妻之道可以查阅坤卦所讲。

1,中和

中的观念在《中庸》里充分发展,真正含义是指既不太过,又不不及。恰到好处也是儒家提倡的中。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些指情感、欲望、个人行为和社会关系中,适中也是满足欲望和个人需要恰当好处的限度。这样内部也就达到了一种和谐,精神上也很健康。

2,庸常

每个人天天要吃要喝,这些是普通而平常的活动。而一个人若明白了日常生活中普通而平常的活动的一切意义,诸如饮食人伦的意义,他就是圣人了。一个人若把他明白的完全做到,他也是圣人。做不到,就不可能完全明白其意义,如果不完全理解其意义,也就不可能完全做到。

职场观:中庸的思想植入每个中国人的细胞,真正做到上面讲述的中和和庸常思想的人极少。大多数人认为:中庸是没有观点,人云亦云。把“你提的这点也好,别人提的那点也好“当成职场的中庸之道,也是很多人职场中的生存哲学。

先秦之后儒家思想:

一,新儒家:宇宙发生论者

新儒家思想受儒家本身,还有佛家(包括以禅宗为中介的道家),以及道教的宇宙发生论的影响。

新儒家的最终目的是教人如何成为儒家的圣人。而这个圣人必须在社会关系内提高精神修养。

1,周敦颐

提出要成为圣人,需要主静,进一步就是“无欲”的状态。而这个无欲跟道家和禅宗的无为和无心基本一样。《通书》说:“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

2,张载

太极就是气,气聚就形成具体万物,气散就造成万物消亡,为此提出由于宇宙万物都是一气,所以人与其他的物都是同一个伟大身躯的一部分。我们应当事乾(天)如父,事坤(地)如母,把一切人当成自己的兄弟,我们应当推广孝道,通过侍奉宇宙的父母而实行孝道。

《西铭》说: “生无所得“,”死无所丧“,因此只求过正常的生活。活着,就作为社会的一员和作为宇宙的意愿的义务需要做的事;一旦死去,就安息了。

张载的思想凝聚成他的活法,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为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职场观:与古人相比,今人的格局观极小。职场中谈及更多活法就是:升职加薪。并为此目的制定各种行动计划,做到这些事成功的表现。

二,新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

1,程颐开创程朱理学,

自然界的规律是不是人心(或宇宙的心)创制的?

朱熹的说法是,一个个体事物,便有理在其中,理使此物称为此物,构成此物之性。一个人也和其他事物一样,事具体世界中具体特殊的产物。因此人性也就是各个人所禀受的人之理。

朱熹说:“有是理而后有是气,有是气则必有是理。但禀气之清者,为圣为贤,如宝珠在清泠水中。禀气之浊者,为愚为不肖。如珠在浊水中。“

在朱熹的系统中,心和性不同。灵处只是心,不是性。性只是理。心是具体的,性是抽象的。心有具体的思想和感觉,性则不能。

朱熹讲的理更清楚明白。他说:“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如果某物没有了如此之理,便不可能有如此之物。一切物都有其特殊的性,即理。不是一切种类的物都有心,即有情。具体的事物存在之前,已经有理。例如:有人发明舟、车之前,已有舟、车之理。因此,所谓发明了舟、车不过是人类发现舟、车之理,并依照此理造成舟、车而已。

2,程颢开创陆王学派或者叫心学。

陆九渊认为心即理,心性没有区别。他说:“今之学者读书,只是解字,更不求血脉。且如情、性、心、才,都是一般物事,言偶不同耳”。

王守仁也主张心即理。宇宙是一个精神的整体,其中只有一个世界,就是我们自己经验到的这个具体的实际世界。

王守仁思想把三纲领归结为一纲领为明明德。明德,不过是吾心之本性。一切人,无论善恶,在根本上都有此心,此心相同,私欲并不能完全蒙蔽此心,在我们对事物做出直接本能梵音时,此心就总是自己把自己显示出来。

我们自然而自发地知道是为是,非为非。这种知时本性的表现,王守仁称为良知。

他们认为认人都有良知,良知是本心的表现,通过良知他直接知道是为是,不是为不是。就本性而言,人人都是圣人。

职场观:因为西方科学的进入,理性的职场观占据主导。王阳明的心学也是最近几年成为很多职场人学习的重要书籍和谈及更多的古人。秉承什么样的观点没有对错,你总会发现再严谨的思想都有可以攻击的漏洞,其实不再对错而在你相信什么且把相信的做到。这样的职场观更有利于职场成长和个人成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9月6日 下午2:55
下一篇 2022年9月6日 下午5:13

相关推荐